设奖多元化 评奖立体化 第27届白玉兰戏剧表演奖昨晚颁奖
2017-04-08 发表|来源:新民晚报|作者:王剑虹
第27届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将于今晚揭晓。与往年相比,今年将颁出的奖项种类多达8种,为历届之最。自1989年首届“白玉兰奖”颁发以来,戏曲界的大环境几经起伏,已与当年有了很大的不同,而“白玉兰奖”也随之悄然发生了变化。追求“时代性”,注重“当下感”,不仅奖项的设置越来越多元化,获奖演员越来越年轻化,评奖的标准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表演”,而是从舞台上延伸至舞台下,更为“立体”化。
辐射影响全国化
1989年的首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仅设主角奖与配角奖两大类奖项,获奖演员不到20位,绝大部分都是上海本地艺术院团的演员,其中上海京剧院4位、上海昆剧团和上海沪剧院各3位,上海越剧院、上海人艺、上海芭蕾舞团等都有演员获奖,那时,“白玉兰奖”还是一个局限于上海的地方性舞台表演艺术奖。这些年来,随着“白玉兰奖”影响的渐渐扩大,参评“白玉兰奖”的外地演员越来越多,北至黑龙江,南至深圳,西至宁夏……“白玉兰奖”得主渐渐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奖项的影响力也已辐射到全国。同时,“白玉兰奖”涉及的剧种也越来越多,一些上海观众不太熟悉的剧种也纷纷加入“白玉兰”的队伍。借助“白玉兰奖”的平台,一些以前相对冷门的剧种和其主要演员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今年获得特殊贡献奖的著名晋剧演员谢涛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奖项设置多元化
今年的“白玉兰奖”将非常设奖项“特别奖”颁给了《北京法源寺》剧组。这个奖项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白玉兰奖”设立以来首次主动向未参评剧目颁奖。组委会方面表示,虽然《北京法源寺》在业内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该剧去年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引起了圈内外的关注,虽然该剧没有演员参评“白玉兰奖”,但对这样一台剧目不应该视而不见。组委会方面表示,如果有合适的作品,“白玉兰奖”以后还会向更多剧组主动伸出“橄榄枝”,出现更多的主动颁奖。“白玉兰奖”这些年来颁出了不少非常设奖项,关注的重点也从舞台表演本身延伸到更多元的方面,比如,今年一次性颁出了三个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沈伟民表示,在表彰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所作出的成就之外,也希望为后来者树起一个标杆,起一个示范作用。
获奖演员年轻化
自“白玉兰奖”设立新人奖以来,获表演主配角奖的大都是较为成熟的中生代演员,不过这两年获奖演员明显有了年轻化的趋势。今年入围主配角提名奖的演员中,80后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而去年的获奖演员中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80后新生代演员。沈伟民认为,这与近年来各院团注重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有关。比如,上海京剧院推出“青春跑道”数年来,入围“白玉兰奖”的青年演员明显增加,今年上京入围主角奖的有3位演员,均为80后新生代演员,其中蓝天更是以“多栖”演员身份,凭借上海昆剧团去年大热的“临川四梦”之一、昆曲《邯郸记》入围主角奖提名。去年上京获“白玉兰奖”的傅希如也是剧团这两年来力推的青年演员。院团对青年演员培养的重视,正渐渐在“白玉兰奖”的平台上体现出来。
今年的“白玉兰奖”还提出鼓励院团和演员走基层、下社区、进校园。沈伟民对此表示,“白玉兰奖”在关注表演艺术本身的同时,也要有“时代性”“当下感”,通过奖项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今后“白玉兰奖”的评奖标准将更为“立体”,从舞台表演本身延伸到台下,对于在下基层、进校园方面表现突出的剧组和演员给予更多关注、进行一定的倾斜。今晚颁奖典礼之后,明天一早获奖演员们就将赴崇明演出,让更多基层观众领略“白玉兰奖”获奖演员的风采,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