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奏响晋风晋韵文化交流乐章——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山西活动周侧记

2017-07-11 发表|来源:山西经济日报|作者:王晓华

踏上“一带一路”,走进阿斯塔纳世博会,在世界舞台上 ——

经典民歌《红绸舞》拉开了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山西活动周的序幕;地方特色戏曲特技绝活水袖功,舞出了花,舞出了晋风晋韵,把山西旅游(阿斯塔纳)推介会推向高潮;《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为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日招待会,开启一扇了解山西对外开放的窗口。

阿斯塔纳掀起一股山西文化热

山西文艺活动可谓匠心独具。节目虽然不多,但却个个是精品,场场优中选优,山西文化元素深深融入在“绿色山西,未来能源”这个主题之中。集雅、秀、幻、清、奇于一体,堪称“诗中的诗,音乐中的音乐,神奇中的神奇”,令人沉醉。

音乐的力量,心灵的共鸣。一扇山西文化对外开放窗口,向世界观众开启。

文化碰撞火花激扬,经贸交流结出累累硕果。

绝妙的中华戏曲晋剧魅力、浓郁热烈的山西风情民调,朵朵浪花中荡起五千年文化宝库闪光的艺术,聆听古丝绸之路驼铃,沿着晋商茶道的脚印,我们抱团踏上哈萨克斯坦这片热土。“未来能源”寄托人类幸福生活的大美主题,让靓丽一新的“绿色山西”在阿斯塔纳世博会上,奏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乐章,塑造山西完美形象。一串串清脆如铃的好声音,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好故事,仿佛插上腾飞的翅膀,把特色浓郁的文化三晋带到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国际舞台,形式多样激情洋溢的文化展演,尽情表达着山西对世界游客的热情欢迎。

当地时间7月7日上午,主题为“绿色能源、绿色山西”的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山西活动周,在大型舞蹈《红灯笼》的开场舞热烈奔放的旋律中,在中国馆拉开大幕。

7月5日到9日,从世博园区到中国国家馆,从珂尔美(KORME)展览中心到北京大厦;从山西活动周到“山西品牌丝路行”,从人气爆棚的山西能源优势产业项目推介会,到如火如荼的山西旅游(阿斯塔纳)推介会,晋风晋韵把山西活动周演绎得活色生香,走红世博会,百米长队天天如此。

开幕式的专场演出中,歌颂美好爱情的经典民歌民舞《桃花红杏花白》,把现场嘉宾带入美好的憧憬中;展示金秋喜迎丰收的《打枣》,热情奔放的唢呐演奏,又让现场嘉宾仿佛看到一个东方田园欢乐场景;戏曲特技绝活水袖功、帽翅功、翎子功,尽情展示晋剧魅力;清新优美的《踏歌》、喜庆欢快的《红灯笼》为山西活动周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龙须拉面”舞出山西五千年文化

山西戏曲在哈萨克斯坦展示的魅力,山西文艺传播的声音,山西文化塑造的完美形象,山西音乐在展区现场传导的心灵力量。而山西面艺表演在中亚民众面前,舞出的历史底蕴,让中国山西与哈萨克斯坦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当地时间7月7日上午,阿斯塔纳珂尔美展示中心,“山西品牌丝路行(哈萨克斯坦站)”活动在热烈奔放的舞曲中,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启动仪式。

在“山西品牌丝路行(哈萨克斯坦站)”展区现场,“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交城出了华政委……”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现场嘉宾和民众对中国山西产生了共鸣。而山西会馆的“当家花旦”面食超人王张龙,面艺绝活表演,赢得了现场嘉宾客商的阵阵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成群结队的阿斯塔纳民众来到山西展区,兴致勃勃地欣赏来自东方的面文化、面艺术,也是“品牌丝路行”的重要节目。

王张龙一口气吹出直径1.8米超大面气球,远观就像一个洁白光滑的巨型蘑菇。表面看似薄如蝉羽,实则弹性十足坚硬无比。现场嘉宾即兴在面球上挥毫泼墨,当地民众用手触摸神奇面球,客商纷纷和面球合影留念,神奇的东方艺术震撼哈萨克斯坦。由于产品注入了文化元素,为“山西品牌丝路行”带来了超高的人气。

创下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王张龙,不知是因为天天和面打交道,还是天生就是这样白白净净,见人就笑人缘好技艺高,投到他门下的弟子无数。脑门中间的桃子造型,更是引人注目,也为王张龙增加了几分艺术味道。此刻的王张龙成了现场的主角。

“细如发丝点火即燃。”王张龙的绝活绝技14扣龙须拉面16384根。在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招待会上精彩表演,让出席会议的100多个国家的嘉宾真正了解了“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为了确保表演到位,为山西活动周增光添彩,王张龙不断创新。只见他手中的面团,由圆变长,由一根变成两根到合拢旋转再用力抻拉。双手各执一端,由慢变快上下抖动,抖出的面粉宛若云雾仙境,手中的面条由粗变细,由少变多,跳跃的面条就像无数条银龙飞舞。整个现场沸腾了,好评不断。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须拉面”绝活儿,为“一带一路”传递着友谊,促进了山西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

山西非遗文化倾倒阿斯塔纳观众

山西文艺演出火爆阿斯塔纳世博会,山西非遗文化工艺美术展示,同样倾倒阿斯塔纳的观众。

山西面塑展台前,我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省一级民间艺术家,太原传统面塑项目第六代传人,工艺美术大师王博,一双巧手十指并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鲜艳的小面团,转眼间变成了关公、果蔬花卉、十二生肖等一个个色彩斑斓、形象逼真的面塑造型,摆在了当地观众的面前。作为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让前来观赏的当地民众爱不释手。

而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的山西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独树一帜。中国民协会员,省剪纸协会副会长,省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师,阳泉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梁盛萍,在中国馆展出的剪纸,立即引起各国嘉宾浓厚的兴趣。那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外国观众对神奇山西艺术产品叹为观止。

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今临汾市)平阳木版年画,别看大师的几刷子就是一幅年画,但是模板的制作特别精细而复杂。一个雕刻模板的成型,要先后经过起稿、画稿、雕板和手工印制等工序才能完成。

一把剪刀、一副刻刀、一把刷子、一个镊子,艺术大师们“玩”转手中的彩纸、木头、面团,这些非遗产品神奇的制作过程,吸引来越来越多的当地大小朋友。他们边走边看,睁着好奇的双眼。具有浓郁山西民俗风情的艺术诠释着东方文化之美。

民族乐曲晋风晋韵、优秀非遗文化底蕴,文化传奇意味深长,无处不在诠释着山西艺术之美,讲述着山西历史故事,传播着山西文化韵律。

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张秀娟一语道出文化与经贸之间千丝万缕的真谛。她说,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一把“金钥匙”;就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山西、感知山西、喜欢山西的美丽“彩虹”。

连日来,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晋风晋韵”文化交流活动,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吸引了各国观众的目光,为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山西活动周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气氛。一股山西文化热,让山西与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民心更加相通,让哈萨克斯坦嘉宾在领略山西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又深深体会着五千年山西的历史底蕴,山西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距离在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