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安阳召开

2017-11-28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满山
DSC_5192_副本

 11月21日,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安阳召开。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以及河南省文化厅、安阳市有关领导出席座谈会。

安阳市政府副市长袁勇在致辞中说,今年,文化部项兆伦副部长莅安调研期间,决定在安阳举办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在文化部的精心指导下,在晋冀鲁豫四省文化部门和戏剧团体的大力支持下,11月17日,“首届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在古都安阳隆重开幕。展演活动开幕以来,一幕幕大戏精彩纷呈,现场观众场场爆满,好评如潮。此次活动在安阳举办,是文化部和晋冀鲁豫四省文化部门对我们安阳的信任,也是我们向兄弟地市学习传统戏剧保护传承工作的难得机遇。我们将尽心尽力办好此次盛会,力争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向文化部和晋冀鲁豫四省文化部门领导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以此为契机,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认真落实文化部、省文化厅的工作要求,持续推进我市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那种关注、重视、了解、熟悉都是前所未有的。也正是因为有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这几年,国家出台了系列推动传统戏曲发展的扶持政策,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扶持。他说,尽管目前传统戏剧在院团发展、项目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戏剧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以戏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厚,发展的环境、条件越来越好,大家要充满信心。他强调,各戏剧院团要激发活力,要围绕“演起来”这个核心,想办法找路子,比如演出旺季完成政府采购演出场次和商演场次,淡季通过“戏曲进校园”和举办各类“戏曲大赛”等活动,在培养受众群体、培养年轻票友的同时,做到淡季不淡,演出培训两不误。他希望各级文化部门和基层院团能够把好的扶持政策用足用活,探索戏剧艺术扶持资金与非遗扶持资金的良性互动、互补,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

座谈会的召开,适逢晋冀鲁豫传统戏剧展演在安阳举行。四省交界之地,是我国传统戏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俗称“戏窝子”。这里剧种繁多,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此次展演吸引了山东五音戏、山西上党梆子、河北四股弦、濮阳柳子戏、商丘四评调等诸多剧种的剧团前来演出。这些戏剧多为国家稀有戏种,亟待保护、传承、振兴。

 “演唱五音戏的剧团,全国只有我们一家,是货真价实的稀有剧种。然而目前剧团只有60多人,每年仅有一两个进人指标,严重制约了五音戏的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院长马光瞬首个发言,他提出了传统戏剧后继乏人的现实问题。

“我们剧团是演出半年放假半年,现在正式演员只有五六个,再过几年随着老演员的离去,淮调剧种也许就要失传了。”孙国际是稀有剧种淮调的传承人,说到淮调失传,他一度哽咽。

“柳子戏目前全国只有濮阳和山东两个剧团在演出,但生存十分艰难,许多老艺人都是基于对柳子戏的热爱在演出。”谈及剧团的发展前景,濮阳市清丰柳子戏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常银良心情十分沉重。

座谈会上,来自四省的院团代表就各自院团的经营情况、传统戏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来自四省文化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就各省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介绍。 

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四省文化厅相关人员、12位剧团团长(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及与会专家就传统戏剧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