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国家艺术基金5年资助山西近1.5亿元

2018-02-07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媛

国家艺术基金为公益性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重点围绕创作生产、宣传推广、征集收藏和人才培养四大方向进行资助,其中艺术创作是基金支持的重点。

2018年,我省共有37个项目获3660万元资助,所获资金总额排在北京、上海、江苏之后,居全国第四。自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以来,5年时间,我省总计申报各类艺术项目1156个,共有145个项目荣获资助,所获资助金额近1.5亿元。所获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稳居全国前列。

促进艺术创作与生产

5年来,近1.5亿的资助,极大地促进了我省的艺术创作与生产,并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创作与演出的高潮。38台大型舞台剧目和作品、40个小型舞台剧目和作品受资助,有的作品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如京剧《紫袍记》、晋剧《于成龙》《日升昌票号》《王家大院》、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儿童剧《山里娃》、北路梆子《平城赋》、蒲州梆子《风雨鹳雀楼》等,其中晋剧《于成龙》还从全国15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并居于戏曲组第一名。

5年来,全省各院团、机构和个人的创作与生产热情受到鼓励,一大批精品舞台剧目和作品向全国推广演出。共有25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在全国或国外进行传播交流推广,其中,舞剧精品剧目《粉墨春秋》、《一把酸枣》、《千手观音》受资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演;受资助大型项目《中国梦太行魂——中国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太行雄姿被全国美术界瞩目,“晋冀蒙陕甘宁六省(区)艺术交流演出”将山西文化的软实力再度提升,成为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高度肯定的连续性项目。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我省传统优势项目如壁画、彩塑、砖雕、版画、书法等再度活跃,重新崛起。

本土编创人员焕发活力

我省是戏曲大省,但和全国的普遍情况一样,编剧紧缺。国家艺术基金对舞台剧和作品的资助不仅为我省增添了优秀的舞台作品,更使一大批本土编创人员焕发了活力,比如省曲艺团演出的喜剧《爱哟》的编剧王永刚、导演单远明,晋剧《托起明天的太阳》的编剧安兰、导演苗洁,京剧《长乐未央》的编剧张磊、导演张智、崔向英,晋剧《泥火情》的编剧牛晓珉、田永刚,二人台《杏泉沟》的编剧耿志仙、王勇慧、景彦斌等。2018年资助的青年编剧人才获得者史赟慧,是孝义市文化馆的一位青年编剧,也是我省编剧行业的后起之秀,连续申报三年,终于获得了20万元的资助。由于国家艺术基金规定大型创作类剧目外请主创不得超过两名,可以说,申报成功的剧目大部分主要创作人员都是本土人才。这也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我省艺术创作人才缺乏的现状。

五年来,我省共有15个大型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得资助,几十位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单项资助,为我省优秀剧目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经验,更为青年演员的成长提供了拜师学艺的好机会。

2019年基金资助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新闻发布会上,省文化厅还向媒体发布了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情况,希望各艺术单位积极申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2019年度重点资助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创作的项目;重点资助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题材创作和戏曲、曲艺、民族歌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等艺术形式。

凡是在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15日之间完成创作演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原创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均可在4月15日至6月15日期间按照程序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