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给传统注入新意 为戏剧寻找家园——首届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论坛综述

2018-03-28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罗群
越剧《梁祝·思祝下山》剧照       张新燕 摄

3月24日至26日,由嵊州越剧小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协办的首届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论坛在浙江嵊州举办,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各国各地戏剧小镇的历史、现状及发展,为中国越剧小镇提供智力支持。

越剧小镇坐落于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州施家岙村,由知名导演郭小男携手嵊州籍实业家宋卫平共同打造,将于明年元旦正式开门迎客。越剧小镇以“文化+旅游”的思路,旨在打造以戏剧为核心,兼及各种艺术门类演出、展示及体验的文化生活综合体,在越剧的故乡为中国戏剧、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尽一份力。

探索新的审美表达方式

越剧小镇,顾名思义,越剧是它的灵魂与核心。郭小男说:“越剧小镇上演的越剧要基于越剧本体,再造其演剧观念和形式,让它符合时代审美的需求。”

按照规划,越剧小镇将拥有3个大剧场、10余个中小型剧场,其中的晚宴剧场由郭小男亲自设计,是为越剧经典剧目《追鱼》量身打造的。《追鱼》是个奇幻、唯美的神话,讲述的是鲤鱼精与张珍的爱情故事。晚宴剧场坐落在剡溪江北岸、山水之间,剧场中央是水上舞台,四周是观众席。当演出进行到高潮,剧场将打开一面墙,观众可以由此看到水边小镇的夜景,室外空间参与到室内演剧的意境中,水面上的真鱼与剧中的鲤鱼形成美妙的呼应。“这就是对越剧名作的全新缔造和表达。”郭小男说。

郭小男认为,以剧种区分观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是一个以审美样式区分观众的时代——不论是什么剧种、什么作品,只要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他们就会欢迎,也唯有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他们才会欢迎。因此,越剧小镇所引进和上演的剧种也不局限于越剧,其他戏曲剧种、国外经典戏剧乃至音乐、舞蹈等,只要品质达标,都可以在越剧小镇上演。而且,除了剧场,越剧小镇还将打造博物馆、书院、电影院、影视基地等多种文化设施,努力尝试文旅发展新思路,构建人们文化生活的桃花源。

“天下第一团”常态化演出

在越剧小镇各类项目设施的规划中,“天下第一团”古戏楼是极为重要的一个。

根据“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截至目前,全国现有戏曲剧种348个。241个剧种拥有国办专业剧团,其中120个剧种仅有1个国办专业剧团,号称“天下第一团”。在嵊州周边,就有新昌调腔、宁海平调、瓯剧等“天下第一团”。其中,新昌调腔是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唯一遗音,宁海平调的“耍牙”绝活儿堪与川剧的变脸媲美,瓯剧长于武戏,融合了民间拳术与武技,精彩绝伦。总的看来,“天下第一团”具有无可取代的艺术价值。

郭小男介绍,“天下第一团”如散落玉盘的珍珠分布在我国各地,其中的大部分甚至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与演出方式。“越剧小镇设立‘天下第一团’古戏楼的目的就是为其提供固定的、有尊严的演出平台,构成全年日常演出格局,继而使稀有剧种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整体性继承、展示、演出及推介。”郭小男说,这是越剧小镇对传统戏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自觉担当,也与越剧小镇的地域和文化定位高度契合。

3月25日晚,昆曲《牡丹亭·游园》、 梨园戏《陈三·大闷》、 越剧《梁祝·思祝下山》 、新昌调腔《西厢记·北西厢请生》和韩国板索里《春香传》选段在越剧小镇戏楼与中外参会嘉宾见面,从这场演出中已可窥见越剧小镇未来的文化格局与追求。

专家建言小镇发展

国际戏剧小镇联盟论坛以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沈林为学术总顾问,与会专家包括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主席卡斯坦丁·基里亚克、亚美尼亚国际演出节总裁阿图尔·古卡斯亚、日本戏剧研究会主席毛利三弥、意大利文化学者李莎等。“这些国家都是文化上有传统、有家底、有特色的国家,他们的戏剧、戏剧节搞得很出色,值得研究和借鉴。”沈林说。

论坛中,专家、从业者共同交流经验,探讨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的相互影响、世界戏剧格局中戏剧小镇的发展形态等课题,为越剧小镇乃至中国戏剧小镇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毛利三弥通过日本宝冢艺术的传承发展,阐述戏剧与社区生活之间的联系。郭小男表示,以戏剧服务好小群体进而带动更广泛的观众等理念,很有启发性。

此外,首届国际戏剧小镇联盟筹备会议也同期举行,郭小男为首届国际戏剧小镇联盟会议主席。会议宣布,国际戏剧小镇联盟的永久会址落户中国越剧小镇,每年举行一次联盟会议,成员间轮流举办,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