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2019-03-06 发表|来源:山西日报|作者:郭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山西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我省文艺界、社科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主动承担历史使命,把“以人民为中心”放在首位,把“以精品奉献人民”落到实处,把“用明德引领风尚”担在肩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高专诚说:“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与时代同步伐,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反映实际,从现实中找问题,在实践中寻答案,在创新中求突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才能充满活力。“‘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社会科学的创作研究导向,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内涵。”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主任庞桂甲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答了新时代文艺、社科创作研究‘从何而来’‘为谁而作’‘如何去作’的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文艺、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创作方法。”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骏虎深有感触地说,这些都是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和任务,我们要做到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用更多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精品奉献给人民群众。作为一名作家,一定要为人民写作,致力于创作反映时代巨变、写进人民群众心坎里的精品,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斐认为,文化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是创造作品,毕生追求是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艺术创作者要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以精品奉献人民,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人民在奋斗中创造幸福、分享幸福。

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作为一名高校负责人和从事文化艺术研究的工作者,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教育,备受鼓舞。”运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薛耀文说,“大学既是社科工作者的主战场,也是未来文化文艺人才、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们必须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让广大教师和社科工作者成为能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老师。”

山西书法院创作展览部主任张剑锋表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要坚定信仰、涵养情怀,创作出更多文化文艺精品,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才能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