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王芳:舞台上绽放兰香,忙碌的身影带着光
2019-03-06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 焰
她是昆曲《长生殿》中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她是昆曲《牡丹亭》中情窦初开的杜丽娘……她是“二度梅”获得者、昆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芳。舞台上,她演尽了女子的千般柔情,在生活里,却如邻家姐姐般朴实亲切。
“我们这一代的昆曲人见证了昆曲的起伏,也赶上了昆曲发展的好时候。”在位于江苏苏州戏曲传承中心的工作室里,王芳谈到钟爱的昆曲,感慨万千,“记得1979年,我还在苏昆剧团(苏州昆剧院前身)学习,当时跟着剧团在江浙沪一带巡演。那时我们在舞台上演出,往台下一看,过道上、走廊里都坐满了观众。”
然而在王芳毕业之后,这样的红火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观众忽然就没有了。”王芳回忆,“那时候大家都很迷茫,尤其是听到其他院团解散的消息,心情格外沉重。”想当初认真跟着老师学戏,对未来怀有无限憧憬,哪承想毕业没多久就看着剧团同事们纷纷自谋出路,王芳心里五味杂陈。
一次演出时,王芳在台上认真表演,台下却乱哄哄笑闹一片,倔强的她事后对自己说:“以后这样的场合绝不会再来了。”迫于生活的压力,王芳曾到影楼做过化妆师。但她内心始终没有放下对舞台的热爱。迷茫中的她听从内心的呼唤,仍然默默坚持练功,她总觉得不会一直这样的。
守得云开见月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沉寂了数十年的昆曲开始渐渐回暖,王芳也回归了艺术,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迎来了艺术的高峰,成为“二度梅”获得者。
被认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后,王芳深感传承的责任重大,于是教学成为了她日常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她积极参与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的“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同时给苏州昆剧院小兰花班的学员授课,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舞台心得传给年青一代,每一个发音、每一个身段、每一个眼神都不放过,仔仔细细为年轻演员抠戏。
同时,王芳还致力于在孩子们中间播撒昆曲的种子。2007年5月,苏州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成立“苏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传播中心”,王芳担任中心主任。从那时起,该中心每周在位于苏州市中心的昆曲沁兰厅面向未成年人举办昆剧知识讲座和折子戏演出。
“刚开始推动很难,很多中小学校长觉得这是给学生增加负担,不配合。于是,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每次活动不仅有昆曲讲座、示范表演,还根据小孩子的心理设计猜谜游戏。渐渐地,学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现在想看演出,要排队喽。”王芳笑言。
12年的时光,1300余场演出,惠及100多所学校、30余万名中小学生,先后在15所中小学校和社区建立“昆曲教育传承基地”,开办“小昆班”培训教育,培养了一批昆曲表演优秀苗子,向各专业艺术院校输送了一批昆曲后备人才。
当下,让王芳心心念念的还有苏剧。苏剧是苏州地区独有的地方剧种,与昆剧有着很深的渊源。然而在昆曲重新受到追捧之后,苏剧却被搁置一旁,渐渐被淡忘了。王芳最初是学苏剧的,对苏剧的感情很深。随着苏州市政府对苏剧的传承保护逐渐提上日程,2016年,苏剧传习保护中心正式获批成立。由王芳担纲主演的开台大戏《国鼎魂》参加了各级重大演出,并在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中作为闭幕大戏进京演出,对苏剧的剧种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1月8日,全新组建的苏州市苏剧团正式揭牌,入驻苏州戏曲传承中心。作为苏剧团的当家人,王芳欣慰之余,深感责任重大,苏剧团目前正在面向全国招收青年演员。
教学、演出、讲座、练功、公益活动、行政事务……连续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王芳,舞台上绽放兰香,生活中举重若轻,忙碌的身影带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