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中国百戏 展戏曲新颜
2019-09-05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赵若姝112个剧种、118个剧目演出56场,网络直播观看量超过3500万人次,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蔡志雄、周美君夫妇展示在百戏盛典看过的戏票
百戏盛典闭幕大戏《江姐》剧照
8月28日,伴随着上海虹桥机场飞机起飞的轰鸣声,80岁的蔡志雄和76岁的周美君夫妇带着一打用信封装好的戏票票根,飞回家乡四川成都。过去的38天里,这对“追戏”夫妇在江苏昆山通过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简称“百戏盛典”),连续看了百余个剧种的21场折子戏和13场大戏,尽情享受了一次戏曲文化盛宴。
7月21日至8月2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昆山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2019年百戏盛典在昆山举行。全国20个省区市的112个剧种、118个剧目共计演出56场,掀起了一股观看戏曲演出、探讨戏曲传承、关注戏曲发展的热潮,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百花齐放
从文献数字到舞台呈现
昆山是我国“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有着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丰厚土壤。去年10月,百戏盛典落户昆山。这场被誉为“历史性创举”的戏曲盛会计划连续举办3届,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折子戏)集中展演一遍,旨在充分展示和利用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展现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促进戏曲传统艺术的大交流、大传承、大发展。
今年的百戏盛典是在延续首届百戏盛典成果基础上的又一次戏曲盛会,既融汇了安徽黄梅戏、陕西秦腔、河北梆子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剧种,又有山西孝义碗碗腔、甘肃灵台灯盏头剧等极具特色的地方小剧种。秦腔《李十三》、花鼓戏《蔡坤山耕田》等118个经典剧目先后亮相,引领观众走进戏曲的大观园。
8月27日晚,作为闭幕式演出剧目,由重庆市川剧院演出的川剧经典剧目《江姐》在昆山市保利大剧院上演。《江姐》取材于小说《红岩》,实现重庆本土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和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深度融合,彰显了红岩精神的时代特色。“百戏盛典给戏曲人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江姐饰演者、三度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告诉记者,该剧在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都注入了现代审美,不仅展现了江姐个性刚烈、不畏艰险的精神面貌,更塑造了她情感细腻、体贴细致的一面。“戏曲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此时各剧种更要传承好各自的文化基因,用戏曲规律塑造人物,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
展演只是一个起点。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表示,百戏盛典将全国戏曲剧种普查的成果由文献数字转化为舞台呈现,在3年内对中国348个剧种的代表性经典作品进行巡礼展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戏曲展演展示活动。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传播助力
全媒体赋能戏曲传承
平均每场戏92%的上座率、网络直播观看量超过3500万人次、抖音平台播放量超过1.3亿、新浪微博网络话题阅读量超过3.1亿……闭幕式当天,昆山市市长周旭东公布的一组数据引发了戏曲界的广泛关注。
数以亿计的点击和数以千万计的直播观看,对戏曲来说意味着什么?“这让我们深受鼓舞,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媒体的高度融合创造了社会关注度的奇迹。”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陈鹏说。
作为参演单位代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局长拥基拉姆更是深有感触:“色达是藏剧的重要发源地,但和很多非遗项目一样,很长时间以来,藏戏在色达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真正会演藏戏的人不多,了解藏戏、能看懂藏戏的人也不多,其传承保护工作十分紧迫。”此次百戏盛典中,色达县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带来的安多藏戏《赛马称王》通过媒体平台获得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这让我们坚定了对藏戏传承、保护、弘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拥基拉姆说。
“戏曲观众数量庞大且稳中有升,这表明戏曲生态有很大的改善。”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王评章表示,剧种衰亡的速度并不像以前估计的那样悲观,其根本原因在于,戏曲具有独特的民间潜在的生存力量,有文化的顽固和坚韧,很多命悬一线的剧种即使失去了舞台的活力,也有家族的情感呼唤,因文化记忆而生存。
检阅与反思
描绘戏曲发展蓝图
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并非一蹴而就。百戏盛典是众多戏曲人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对戏曲专家而言,盛典更是对戏曲文化保护成果的检阅和反思。盛典举办期间,来自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相关负责人与国内高校院所、戏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地戏曲院团负责人举办了两次专家研讨会,共同聚焦戏曲创作与演出,围绕新时代戏曲传承发展路径展开探讨。
“新时代戏曲如何繁荣发展是时代之问、必答之题。”中国文联副主席董伟在第二次专家研讨会上表示,戏曲工作者要在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培养人才等方面发力,持之以恒,当务之急是继承好中国戏曲的优秀传统,重中之重是传承好各剧种的优秀传统剧目。
“各剧种和而不同,在交流、融合、竞争中发展,体现了戏曲艺术的多样性。”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王安奎连续两年观看了戏曲盛典,他表示,各剧种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逐步突显自己的特点,不能进行人为合并。
中国戏曲学会原会长薛若琳尤其关注小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大剧种好比进士、举人,小剧种犹如秀才。小剧种为当地民众所喜闻乐见,但受众基本固定在比较小的区域,很难辐射四方。很多小剧种只有一个剧团在支撑,既是一花独秀,也是一座危房,剧团消亡了,剧种也就消亡了。”薛若琳说,“希望大家关心这些头悬梁、锥刺骨的穷秀才。”
对于戏曲的展示,专家也纷纷建言献策。重庆市川剧院一级演员黄荣华建议,各院团、各地区、各行当之间,共同来表演一出或者是几出戏,相互学习、提高和促进,展示戏剧艺术的丰富性和综合性。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中心、一级编剧张晋琼建议,策划行当展示、戏曲绝技展示、同一剧目不同剧种竞技等一系列活动,激发戏曲传承活力。
据主办方透露,昆山将继续举办好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活动,确保全国348个剧种全部得到高质量展现,让中华传统戏曲焕发时代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