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戏台比金贵
2020-07-1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乔忠延太原市的两座戏台,在我眼中比黄金还要珍贵。若是50年前,或者是六七十年前,古代戏台数量是现在的成百倍、上千倍。有的地方,一个村庄,就有好几座戏台。我省高平市西李门村现在还有三座戏台,就是最好的明证。那是因为,过去祭祀在社里,东社不会去西社祭祀,而祭祀的最高礼遇莫过于给神灵献演一场戏。演戏就要有戏台,所以经济条件好些的村落,有多少个社就有多少个戏台。那景象犹如春花,繁盛似锦。
时光夹杂着风雨,让无边落木萧萧下。古代戏台纷纷倾圮、废毁,自不待言。千树万树梨花败,偶见一花也亮眼。因而,我觉得太原的古代戏台比黄金还要珍贵。黄金有价,可以花钱买来。戏台呢?你可以花钱建造新的,却无法花钱造出旧的,造出携带着元明清体温的旧物来。
先看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村的戏台。这戏台在窦大夫祠前,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重建。前台卷棚悬山顶,原先可以三面观看,这在清代戏台里并不多见。可惜修复时,将侧面封堵了,从保护的角度看,自然不无好处。从赏鉴的角度看,却抹杀了个性,沦为平庸。
倒是为祭祀窦大夫而建造戏台、献演歌舞,颇为独特。窦大夫名窦犨,为晋国大夫。他循规蹈矩,崇尚礼治,重视教化,竭尽善辩能言之才,倡导礼乐治国思想,在晋国和周边诸国中都有一定影响,被孔子誉为“晋国之贤大夫也”。毋庸置疑,这是一位贤士,然而,晋国人才济济,却少见如此规模的祠堂,何也?又闻,窦大夫治理汾河水患,筑坝开渠,垒堰导水,广开农田,使人们安居乐业,恐怕这才是他享受祠祭、有台看戏的直接原因。千百年来就是这个逻辑,谁心中装着人民利益,人民就会把谁高高抬举。
晋祠水镜台,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万历元年,即公元1573年重修,清代增建卷棚,堪称山西乃至全国现存戏台的佼佼者。看一下那形貌,看一下那饰件,就会顿生三千宠爱集一身的美感。前台圆木柱,额枋较大,明间设盘龙雀替,次间设骑马花牙雀替。不施斗拱,梁头伸出额枋外插垂花柱承檐檩,檐檩下、垂花柱间设挂落。三面额枋伸出之梁头雕作龙头,四角出两层梁头,分别雕作龙头、象鼻。后台即明代之乐楼,上层斗拱五踩双翘,柱头、平身各一攒。外形大气,内在精致。
那为何此台又名水镜台?《汉书·韩安国传》有“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说法。放在此处,无疑是说戏台如清水可显影,如明镜可鉴容,出场的人物,或忠,或奸,或善,或恶,一清二楚,难以掩形。如果这种解释还不透彻,那清人刘大鹏有一副楹联说得更为细致明白:
临迥望之广场,飘轻裾曳长袖舞,虽云优孟衣冠,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大伦理都从丝竹管弦中抑扬绘出;
呈角抵诸妙戏,著假面拗真腰标,只属侏儒伎俩,则文文武武、鬼鬼神神、是是非非、奇奇怪怪,众情形竟自清词丽曲里婉转传来。
此联原先挂在水镜台,再添一份风雅,使之表里如一,典雅华贵。
典雅华贵,敲出此词,蓦然就想起太原的元代戏剧家乔吉。他多年流寓杭州,曾写过11个剧本,现存3本:《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玉箫女两世姻缘》《李太白匹配金钱记》。钟嗣成在《录鬼簿》记载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又作吊词云:“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几曲宫商大用心,终让作品达到“跨仙禽,路绕云深”的境界。既如此,雪侵双鬓又有何悔!
读读乔吉“跨仙禽,路绕云深”的戏剧,是难得的精神盛宴。众所周知,他擅长写男女爱情。《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写杜牧与歌女张好好的爱情;《玉箫女两世姻缘》,写韦皋与妓女韩玉箫的爱情;《李太白匹配金钱记》,写韩翃与王柳眉的爱情。可写得高贵雅致,毫不低俗。他写杜牧见到张好好的情状是:“倒金瓶凤头,捧琼浆玉瓯。蹴金莲凤头,并凌波玉钩。整金钗凤头,露春纤五手。天有情天亦老,春有意春须瘦,云无心云也生愁。”他写韦皋与韩玉箫相爱的情状是:“见一面半面,弃茶船米船;着一拳半拳,毁山田水田;待一年半年,卖南园北园。我着他白玉妆了翡翠楼,黄金垒了鸳鸯殿,珍珠砌子流水桃源。”他写韩翃初见王柳眉的情状:“这娇娃是谁家,寻包弹觅破绽敢则无纤掐,似轴美人图画。画出来怎如他?这娇娘恰便似嫦娥离月殿,神女出巫峡。”
读一读,美;再读一读,更美。美得为元杂剧更添风韵,更增典雅。不由得发人深省,元代是个俗社会,可这戏剧并不俗气,还很高雅。时下的社会俗也俗不过元代,可怎么就流行不开高贵典雅?时不时就听到,“只盼着太阳落西山沟,让你亲个够”“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元代是俗社会不假,但是,文人贤士不俗,他们冠领社会,匡正俗流。
比之乔吉和元代剧作家,当代文人莫再汗颜。比之太原晋祠水镜台,当今新建的戏台莫再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