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重温看戏

2020-08-10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梁丽华
配图

不知不觉我在爹怀里睡着了,朦朦胧胧中一个女人哇啦哇啦地唱,唱什么听得并不真切。突然一阵唢呐声响起来,爹摇醒我说:戏散场了,该回家了。正是初秋,山风大夜里凉,爹给我披上棉衣,然后和我妈提起折叠椅子,拉着迷迷糊糊的我回家了。

这是我小时候看夜戏时的情景。黄寨每年都会举行一到两次庙会,时间并不固定,一般在夏至和秋收之间。村长并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他常常兴之所至,觉得村里是时候热闹热闹了,就请了戏班子来村里唱戏。

赶庙会在村里是一件大事情。在庙会之前,家家必要洒扫干净,备办饮食。在通讯不便的年月里,女人们要亲自回娘家一趟,邀请爹妈和一众兄弟姐妹侄子外甥们去村里看戏,并且说好酒好菜已经备着了。有女儿出嫁的,做爹妈的也要托人捎信,让姑娘女婿带着孩子回来住几天。还有家里儿女待婚娶的,也一定要请未来的儿媳姑爷来村里看戏,顺便相看相看模样脾性。

到了正式起戏的日子,村里一派热闹的景象。黄寨是个小村庄,摆摊的不多,但有几个摊是年年必有的。村口支起一个油鬼摊,前来看戏走亲戚的,已经带了丰厚的礼物,看到卖油鬼的,不妨再称二斤。家里有客人要招待的,也打发孩子去称三四斤回来预备着。卖油鬼的架起沸腾的油锅,把两条面垛子叠一起,在中间切一刀,往长一拉,然后扔油锅里,用长长的筷子翻搅两下,油鬼便瞬间膨胀了起来,成了一个圈。看着油鬼颜色变得焦黄,便用筷子操起来,扔到沥油架子上。如果有人来买,卖油鬼的称了油鬼,用麻绳或马莲草从中间绑了,打个圈,客人正好可以提着。中午酒过三巡,每人再来一个油鬼、一碗西红柿鸡蛋汤,这顿饭就圆满结束了,主客都很欢畅。

还有一个零食摊,货郎在戏场子里选一个角落,支一个铁床,上面摆了两毛钱一袋的五香瓜子、两毛钱一袋的酸梅粉、两毛钱一瓶的汽水、一毛钱五颗的西瓜泡泡糖……这种两毛钱一袋的瓜子最受欢迎,小媳妇姑娘们到戏场里,拿个凳子一坐,边看戏边嗑瓜子。满戏场子跑的小孩最爱往零食摊前凑,各种稀奇古怪的零食都想尝一遍。只要技术够好,泡泡糖可以吹出好大的泡泡。跳跳糖只要不吞下去,满嘴巴都在跳。还有一种口哨糖,吐纳之间,居然可以发出哨音。后来看到电影《哈利波特》里的魔法糖果,感觉很是亲切,看来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小孩,好奇的心理是一样的。

也坐在台下看戏。很多年后,再回忆儿时看过的戏,只剩下模糊的剪影,就像儿时的那个晚上睡意朦胧中含糊不清的唱词。台上一男一女穿着戏服咿咿呀呀悲悲戚戚地唱着,男的送给女的一个蝴蝶杯,两个人便私定了终生。一阵唢呐声过后,列队走出几个男女来,男的器宇轩昂迈着方步举着金瓜斧钺,女的婀娜多姿踩着碎步打着御扇宫灯。在这些男女的左拥右簇下又一步一顿走出来一个长须黄袍的人物,开口讲的却不是军国大事,而是帮女儿女婿解决家庭矛盾。

表演和服装道具又极尽夸张之能事。计上心来时就眼珠左右乱转;惊慌失措时就把长长的袖子耷拉下来,再并到一起抖抖索索;气愤难当时就半跪在地上,把头上的辫子甩来甩去。青衣是一定要舞水袖的,花旦是一定要拉长调的。老年夫妻是一定要穿“情侣装”的,文官案头是一定要摆着一个斗大的官印的。

如果突然来场瓢泼大雨,台下看戏的人们顷刻间作鸟兽散。台上的人还在如痴如醉、荡气回肠地演绎着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我妈说,这道理都在戏里面呢!看了《下河东》就知道什么叫忠君爱国,看了《三娘教子》就明白熊孩子确实需要管教,看了《清风亭》就懂得不孝顺天理难容。可惜,我当年不懂。某日,重温了《红楼梦》里的《寄生草》,就感觉自己也在这戏曲里走了一回。

(作者系阳泉某高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