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剧院时光回来了
2020-08-11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秦丹华“从保利剧院旋转门走到检票口,只需18秒。然而,从疫情呼啸直至风平浪静,我们却经历了180多个日日夜夜。”
8月2日晚上7点,观众走进北京保利剧院时看到,每隔两个座位才有一个的空位上摆着小礼物,除了一束精致的小花之外,还有这封给观众的手写信。
“除了扫健康码、戴口罩,红外线检测体温也是瞬间的事,其他的程序跟疫情发生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在观众看来,虽然多了几道程序,但是入场时间并没多几秒。
晚7点30分,伴随着《红旗颂》激动人心的旋律,北京保利剧院迎来了阔别180多天后的首场演出——《献礼“最可敬的人”公益交响音乐会》。此次公益首演,保利邀请中国爱乐乐团共同致敬抗疫工作者。观众除了有疫情期间奋战在各个岗位的志愿者,还有在停演期间持续与剧院线上互动的观众,有特意以见证保利剧院重启的方式庆祝自己10岁生日的小朋友,有刚刚回国过了隔离期的留学生,有带着80岁的母亲第一次走进剧院的夫妇……
确保“观”“演”都安心
讲述人:冯宝坤(北京保利剧院总经理)
为保障北京保利剧院复工复演工作安全、顺利推进,我们在疫情期间从未松懈日常的消毒防疫工作,提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方案及相关预案,针对演职人员、剧院员工、观众等的特殊情况做出差异化的防控安排。
7月24日,剧院邀请北京市东城蓝天救援队对剧场各区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消杀。炎炎夏日,蓝天救援队队员背着数十斤重的器械穿行剧场、观众大厅、剧场各出入口、舞台空间、1500个座位、剧院后台通道、化装间、卫生间、办公室、设备存放间……一丝不苟的消杀工作为复工复演提供了安全的环境,让观众、演职人员、工作人员看得安全、演得安心。
依照相关要求,剧院严格实行30%上座率,保证入场观众间隔不小于1米,观众入场需实名购票,并确保北京健康码及体温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从而为此次首演及后续演出台前幕后的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我们每天对员工进行两次体温检测,对外地员工进行严格的疫情排查;在化装间区域,保证一天两次消毒,还通过专业的消毒措施保证演职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
作为北京保利剧院停演6个月后的首场演出,我们邀请中国爱乐乐团以一场《献礼“最可敬的人”公益交响音乐会》致敬抗疫工作者。按照30%上座率的规定,剧院运营有不小的压力,但我们仍然希望继续为观众带来优质的活动和戏剧演出。本次公益演出之后,央华戏剧的话剧《情书》、孟京辉工作室的《太阳和太阳穴》《空中花园谋杀案》将陆续与观众在剧场重逢。此外,保利剧院还将联合瑞鸣音乐举办线下音乐沙龙等活动。
为观众提供优质丰富的文艺演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希望陆续登台的作品为大家带来美的陶冶与享受。
我们选择《红旗颂》开场
讲述人:刘俐(中国爱乐乐团党委书记、副团长)
《献礼“最可敬的人”公益交响音乐会》是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的首场演出。我们选取了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外名曲,如中国作品《红旗颂》《瑶族舞曲》以及《红色娘子军》音乐选段,外国作品包括彼得罗·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卓阿基诺·罗西尼的《威廉特尔序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这些作品相对短小精悍,希望首场演出能带给观众更加丰富的音乐享受,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今年5月25日是中国爱乐乐团成立20周年的日子,我们原计划献上一场《我们生于2020》特别音乐会,但受疫情影响,不得不取消,我们转而组织了一场《红旗颂》线上演出。剧院复工的首场演出,我们又选择了《红旗颂》开场。这不仅因为《红旗颂》是中国爱乐乐团经典保留曲目,更因为《红旗颂》对我们这个处于疫情大考中的国家来说意义不凡。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越要团结在红旗周围,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过去的半年里,受疫情影响,我们错过了太多与乐迷的约定,取消了13场音乐季音乐会,转而开启线上探索。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现场演出,线上演出更需要技术含量,录制合成以及传播都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疫情期间,音乐家不能现场演出,他们在家中苦练技能。我们制作了致敬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云演奏”短视频《我和我的祖国》。视频虽然很短,却着实花了大家不少心思。因为不能聚集排练演奏,我们需要将大家各自在家完成的演奏进行技术合成,然后制作视频进行线上传播,这对乐团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就这样,疫情期间云演出成为常态。当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服务抗疫工作者的基础上,中国爱乐乐团一方面抓紧恢复音乐季演出,另一方面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进行线上探索,让观众既能看到精彩的现场演出,也能在线上与我们对话。
我们蓄势待发,希望在半年的停滞后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音乐体验。
线上带线下 现场表演无法复制
讲述人:王胜男(北京保利剧院业务部总监)
复工之后的首演,我们邀请疫情期间进社区服务的志愿者观看演出,还把10个名额留给了在停演期间与我们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保持互动的观众。剧院重启的时刻,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见证,于是发布了一条“寻找剧院重启见证人”的推文,请大家留言分享与保利的故事。
有一个13岁的小朋友说:“保利剧院是我理想绽放的地方。”有观众说:“2012年在上大学,没有钱买票,8年后终于坐在了保利剧院。”还有一个10岁的孩子,由妈妈代为留言:“8月2日是小朋友的10岁生日,碰巧也是保利重启的日子,如果小朋友也能作为剧院重启日的见证人,在剧场度过自己的10岁生日,那将是一份最特别的纪念与记忆。”
这些留言让我们感动,同时也是我们坚持为观众带来优质艺术服务的动力。
此次疫情给剧院带来了巨大冲击,仅《狮子王》一个演出项目,北京保利剧院就取消了100多场演出。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但在停演的180多天里,我们并没有停工,我们要保证一旦接到复演通知就能立马开演。如果等接到通知再安排肯定是来不及的,必须要提前和演出团队打好招呼、协调好相关工作。中国爱乐乐团在一周之内集合70多位演奏员排练演出,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回望这半年,我们始终肩负责任与担当。为了在疫情期间满足广大观众的文艺需求,3月2日,在线观演平台“保利云剧院”正式上线,戏剧、戏曲、音乐会、大师课、文艺战疫……多板块内容让热爱演出的观众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视听盛宴。
在“保利云剧院”,我们不仅播放了保利参与制作的一些音乐剧,还购买了许多国外经典作品的版权,在云剧院免费播放。很多人担心,大家能在线上免费看演出,就不愿意花钱买票进剧院了。我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音乐会、话剧、音乐剧等都是现场表演的艺术,现场表演是无法复制的。线上永远是这一版,演员在这一幕永远是这个表情,但是演员在现场的表演会随着情绪的波动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我认为,看过线上的演出,会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
回国的感觉真爽 对剧场的爱不变
讲述人:徐卿(观众)
我刚从瑞士回来。因为直飞北京的机票紧张,7月初先飞到上海,在上海隔离14天之后才回到北京。我在清华读本科的时候,基本两周去一次剧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半年人心惶惶,我在瑞士就没怎么出门。
这半年,我身在异国他乡,却时时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温暖。除了亲朋好友寄来了口罩外,清华大学校友会寄来了一批,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分发了一批,江苏无锡市政府赠送了一批,与瑞士有贸易往来的中国企业捐赠了一批,收到的口罩都用不完。
当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祖国,感觉就一个字——爽,处处都有安全感,活动也很自由。这半年世界变化很大,但我对剧场的热爱不变,这次能见证北京保利剧院重启,我非常开心。虽然没有全面恢复,但是除了扫健康码、测体温、戴口罩,其他的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不同,依旧快捷、方便。剧场里隔两个座位就座,防控措施很到位,让人安心。
音乐会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瑶族舞曲》,以前听过古筝独奏版本,第一次听交响乐的版本,感觉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交响乐的糅合,既新颖又动人。音乐会的演出效果很好,演出曲目结束之后有三次返场。这是我第一次听有三次返场的音乐会,既因为艺术家动人的演奏,也因为观众暌违已久的热情。
当第一首返场歌曲《我的祖国》奏响时,周围有不少观众小声地随着旋律唱了起来。听到这首曲子,我的内心也颇受触动。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的祖国既要面对国内外疫情的严峻形势,又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国内的各行各业都在克服困难抓紧复产复工,在这样的时刻,我们要坚定地和祖国在一起。
记者手记
首都发出复演信号,剧院人、艺术家憋着的一股子劲终于能使出来了。可以说,剧院是在无数观众的热盼中重启的,是在工作人员停演不停工的细致安排下重启的,是在艺术家停演不停练的坚守下重启的,是在尽一切可能保证严格防控又方便快捷的服务革新中重启的。在各方和观众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才有了演出行业的复演,才有了演出市场恢复气血的信心。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曲《红旗颂》鼓舞了士气,一首《我的祖国》凝聚了人心,展示出艺术的感召力。在这样的时刻,人们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很多剧院、院团在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演出的探索,但没有线下的辛苦排演,线上将是无本之木。当线下演出重启、舞台大幕拉开,艺术工作者将拥抱新的变化、迎接新的挑战。唯有努力做好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才能为大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