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绘画与歌剧印象
2020-09-10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未酉寅威尼斯是一座充满历史传奇的水城,也是一个洋溢着艺术气息的水城。说到世界艺术史,有两种艺术不能不提到威尼斯。
一、绘画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两大主要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出现较早,代表人物是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拉斐尔(1483—1520),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坛三杰。威尼斯画派出现较晚,主要在16世纪。这时,威尼斯城市处于顶峰。威尼斯因航海贸易繁荣而特别富庶,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厚的经济条件,而且使人们在思想上更解放,也更强调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在这样的背景下,威尼斯的绘画艺术很快繁荣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诞生了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画派是以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画家的绘画形式。说起乔尔乔内和提香,又不得不提到雅各布·贝利尼家族,因为这个家族培养了乔尔乔内和提香。
雅各布·贝利尼(1430—1516)是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他是威尼斯画派最先吸取文艺复兴新的艺术语言,在绘画形式和色彩上带给大众新的感受,将文艺复兴的写实主义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将朴素、死板风格的宗教感情和温和的人性做深度结合的画家。他有两个儿子——乔凡尼·贝利尼和贞提尔·贝利尼,都是著名的画家,而且名气比他们的父亲还大。贝利尼兄弟有两个学生,一个是乔尔乔内,一个是提香。
乔尔乔内(1478—1510)出生于威尼斯附近的小镇卡斯泰尔弗兰科,后前往威尼斯,随乔凡尼·贝利尼学绘画,与著名画家提香是同学。乔尔乔内于1507年受聘为威尼斯总督府作画,后又为威尼斯城的德国商人协会作画,这时他已是威尼斯画坛的主要画家之一,提香这时还是他的助手。乔尔乔内32岁就因感染瘟疫而去世,但他以自己的作品铸就了威尼斯画派的风格,成为文艺复兴盛世的绘画大师之一。乔尔乔内是威尼斯画派中最具抒情风格的画家,他的画造型优美,有绚丽的色彩、柔和的明暗关系,人物和风景自然交融,开创了风景人物绘画的新局面。在乔尔乔内的画作中,风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物似乎融合在奇特的大自然里。乔尔乔内这种突出风景的绘画风格,超越了佛罗伦萨画家的风格,佛罗伦萨画家仅仅把风景作为人物的陪衬。他的代表作《暴风雨》(约创作于1505年)完全把人物从属于风景的描绘,因此被认为是西方绘画中第一幅风景画杰作。乔尔乔内这种田园诗般的抒情的画风和对色彩、风景的开拓,以及画中流露出的人文主义思想,给以后的绘画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乔尔乔内一生仅创作了30多件作品,同时,他的作品一般都不署名或标明日期,所以难以辨认,公认的传世真作只有5件。
提香(1490—1576)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列,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凡尼·贝利尼的画室学画,与画家乔尔乔内是同学。乔尔乔内比提香大10多岁,提香十分崇拜乔尔乔内,模仿他的绘画风格,以至人们几乎辨别不出两人的作品。不久,他们开始独立接受订画,乔尔乔内接受的订画,大都交给提香去完成。后来,乔尔乔内越来越发现在色彩创造和艺术技巧方面,提香都超过了自己。现藏于德国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美术馆的乔尔乔内画作《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生前未完成的作品,他将人物画完便离世了,提香接着完成了这幅画的风景创作。提香的代表作《圣母升天》(1518年至1524年创作),是为威尼斯弗拉里教堂创作的,这幅画为威尼斯画派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因此此画早在16世纪就被誉为“近代第一杰作”。提香有很强的独立性,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不依附于统治者的画家。他曾被推选坐上威尼斯官方画师的席位,但他对此不感兴趣,委婉地拒绝了这份高俸厚禄。法国国王亨利三世曾亲临他的画室,罗马皇帝查理五世也曾到访他的画室,发现一支画笔掉在地上,便弯下身子为他捡起来。提香说:“我不值得你为我捡起一支画笔。”查理五世风趣地对他说:“世上最伟大的皇帝恺撒都应该服侍你。”
在提香之后,威尼斯画派还有两位著名画家。一位是丁托列托,他是威尼斯画派最后一位大师,生于1518年,于1594年去世。丁托列托原名叫雅各布·罗布斯迪,因为父亲是个染坊主,人们就叫他“丁托列托”,意思是“小染匠”。他从小喜爱绘画,常常在染坊的墙上、地上乱涂,于是他的父亲将他送到提香的画室学画画。但丁托列托并未很好地跟从提香学画,提香将他赶了回去。年少的丁托列托一气之下发奋深研,立志“要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后来,他果然创立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作品兼有两位大师的特长。丁托列托绘画的一个特点是气魄宏大。他画过相当数量的巨幅大画,人物众多,构图复杂。他在72岁时,用了4年时间为威尼斯总督府画了一幅面积达197平方米的《天堂》,画中有700多个各色人物。这幅画由1米×0.8米的小块油画布拼接而成,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油布画。这幅画于1592年完成,1594年他就去世了。
提香之后的另一位画家是委罗内塞(1528—1588),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雕刻家的家庭,1551年来到威尼斯成为提香的学生,并在威尼斯度过了他的全部艺术生涯。委罗内塞的画风充满世俗的生活情趣,宣扬一种反对神权、追求现世生活欢乐的精神。有一件轶闻可以说明这一点。委罗内塞有一幅画于1572年的代表作《利未家的宴会》,是为威尼斯圣保罗修道院食堂绘制的。画作是耶稣最后的晚餐场景,但委罗内塞在画作中添了小丑、酗酒者、德国人、侏儒以及村夫俗物。宗教法庭控诉他违反了宗教教规,但委罗内塞辩护说,画家应该享有一种诗意的放肆,即有艺术家的个性与创作自由。后来法官宣布,限他3个月内必须修改,否则将受到惩处。为了平息宗教法庭的指控,委罗内塞决定将这幅画的题目改为《利未家的宴会》,表明画的是生活场景,不是《圣经》里的最后的晚餐,以此了结了一场风波。
二、歌剧
歌剧诞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末,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群诗人、画家、音乐家组成了一个小组,叫“卡梅拉塔小组”,他们力求复兴古希腊的悲剧艺术,创作出集诗歌、戏剧、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式。有一个诗人叫里努契尼,他和作曲家佩里、卡契尼一起谱曲写词,这样,就有了音乐史上最早的一部歌剧《达芙妮》。之后,他们再度合作,写了《优丽狄茜》,并在1600年首演。这部歌剧的乐谱被完整保存下来,所以,《优丽狄茜》被称为历史上第一部有乐谱的歌剧,同时,1600年也被称为“歌剧元年”。
歌剧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却在威尼斯繁荣兴盛起来,形成了威尼斯歌剧乐派。威尼斯歌剧乐派的代表性人物是蒙特威尔第(1567—1643)。蒙特威尔第是古典音乐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对歌剧和声学、交响乐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蒙特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克雷莫纳,早年在克雷莫纳天主教堂担任唱诗班歌手,很小就开始创作田园诗般的牧歌。16岁时,他已经成为一位优秀的器乐演奏者,并出版了一卷三声部的经文歌和一本宗教牧歌。1587年至1592年,他出版了3卷非宗教牧歌。这些成就使蒙特威尔第达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体裁的巅峰。1590年,蒙特威尔第赴曼图亚任宫廷乐师,不久就担任了合唱指挥,1601年升任乐长。1613年,蒙特威尔第来到威尼斯,担任著名的圣马可大教堂乐长职务。在威尼斯,蒙特威尔第最感兴趣的是写歌剧。他的代表作《奥非欧》实现了歌剧的全面创新,使音乐服从于剧情的展开,音乐更加丰满、更具表现力,这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使歌剧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这部歌剧至今还在传唱。蒙特威尔第把歌剧推向了第一个高峰,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1637年,威尼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面向公众的歌剧院——卡西诺歌剧院,这是歌剧由宫廷走向社会、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重要标志。这个歌剧院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来运行,主要是靠售票保持其正常运转。随着歌剧院从宫廷模式向商业模式的转变,审美、创作方面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比如,因为要吸引市民买票,作曲家们开始关注市民的审美。从贵族圈到世俗圈的转变,是歌剧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卡西诺歌剧院之后,威尼斯又相继建立了几个歌剧院,据记载,在1637年至1678年,威尼斯共有9座歌剧院,而威尼斯当时只有12万人,面积不过7平方公里。这些大众化的剧院吸引了众多音乐大师来到这里。此时,威尼斯成为欧洲歌剧的中心。这时歌剧通过公众歌剧院,也成为民众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到歌剧院看歌剧。在整个17世纪,威尼斯上演了380多部歌剧,成为名副其实的意大利歌剧中心之一。
在蒙特威尔第之后,他的学生弗朗切斯科·卡瓦利(1602—1676)和切斯蒂(1623—1669)继续推动着威尼斯歌剧流派走向辉煌。卡瓦利是一个多产的音乐家。他于1639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泰蒂与佩莱奥的婚礼》,这是他为接管的第一个公众歌剧院卡西诺歌剧院而创作的,到1670年他一共有约40部歌剧在威尼斯上演。他曾两次访问巴黎,1654年创作的《赛尔斯》在1660年作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婚礼庆祝活动之一,在巴黎卢浮宫上演。切斯蒂则一直为宫廷服务,他于1652年在奥地利的费迪南·卡尔大公宫廷任职,1659年在教皇圣歌乐队中担任男高音歌手,1666年任维也纳帝国宫廷副乐长。1649年他创作的歌剧《奥龙泰亚》在威尼斯上演,引起轰动,成为最受欢迎的意大利歌剧之一。1667年他创作了杰作《金苹果》,为演出这部歌剧,威尼斯专门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剧院,并装饰得富丽堂皇。
18世纪初,欧洲的音乐迎来了最为繁荣的时期,而这时,威尼斯的经济进入了衰落期,意大利歌剧的中心也从威尼斯转到拿波里,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也让位于以阿历桑德罗·斯卡拉蒂为代表的拿波里乐派。尽管威尼斯乐派的影响力下降了,但威尼斯至今仍然是意大利音乐之都,仍然是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展示中心之一,仍然是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人才聚集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