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国家有政策 群众有需求 业界有热情 ——戏曲必将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

2020-09-11 发表|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杨雪

8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率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部分委员在北京市围绕“推进中国戏曲传承发展”主题进行考察。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儒林、叶小文、吕世光、陈际瓦、刘晓冰,全国政协委员张震宇、张颐武、徐海斌以及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王馗等参加考察。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牛青山参加座谈。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考察组在国家京剧院考察

推进戏曲传承发展卓有成效

在8月28日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考察组先后赴北京市曲剧团、北京京剧院、国家京剧院等院团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相关负责人和新老艺术家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座谈。

座谈会上,刘新成指出,“推进中国戏曲传承发展”这个题目,是列入今年全国政协调研视察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国政协多年来始终关注的一项内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价值观,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也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深入了解戏曲传承发展情况,围绕这一问题更好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考察中,委员们充分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戏曲传承发展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国家京剧院作为我国最高水平的戏曲院团,自建院60多年来,汇集和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名家大师,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享誉海内外的名篇佳作,为中国戏曲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北京市在落实推动戏曲传承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冬介绍,北京地区现有戏曲剧种10个,戏曲表演团体72家。专业戏曲教育机构4家,戏曲表演团体从业人员有3425人。2019年,全市戏曲类营业性演出共计1915场,演出收入7577万元。主要通过建立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1+X”政策体系、建立全链条扶持机制,建立创作基地、搭建高水平戏曲艺术展演平台,完善戏曲人才培养机制等措施使得戏曲艺术进一步繁荣发展。

考察组表示,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院团应充分发挥自身实力雄厚、资源丰富、名家荟萃的优势,不断开拓创新,为推动我国戏曲传承发展不断作出更多的贡献。

切实找准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戏曲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是现阶段制约戏曲传承发展的“瓶颈”问题。刘新成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找准实际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中国戏曲更好地传承发展,是人民政协的职责使命所在。

座谈会上,考察组组长王儒林开门见山:“成绩不用多说,材料不必再读。大家直接说‘干货’!存在什么问题,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是考察组最想听到的,是考察组要助力推动的。”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袁慧琴委员关注老艺术家绝技绝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她提到,近些年不断有老艺术家逝世,宝贵的艺术随之消失。目前,国家京剧院国宝级艺术家100余位,绝大多数年龄在80岁以上。希望尽快实施“国宝记艺”工程,对国宝级艺术家教戏传艺过程通过口述史、艺术经验总结、理论专著、艺术图谱、教戏集锦、谈艺讲座、现场排戏录影等形式呈现,这一工程需要得到国家在经费上的支持。

抢救“人”的同时,还要抢救“剧”

李维康是老委员,也是国家京剧院著名京剧艺术家,她希望国家京剧院开展“双抢”工程。她认为,整理改编传统京剧,移植改编兄弟院团、其他剧种作品是京剧创作中成功率最高、非常符合艺术规律的一条创作方法。《穆桂英挂帅》《野猪林》《白蛇传》《白毛女》《杨门女将》等都是以这种方式创排,成为经典保留剧目。这些剧目也是梅兰芳、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这些大师级艺术家的代表作,全国戏曲院团竞相学习搬演,常演不衰。

李维康说,要通过抢救性挖掘,创造性改编,把“躺”在剧院资料库中的老剧本,其他剧种、院团的优秀剧本抢出来、种下去、活起来。

疫情期间,演员无法演出,收入下降。国家京剧院青年艺术家代表郭霄经历了这样的困窘之后,她希望能够赓续企业家、慈善家携手院团弘扬戏曲艺术这一传统,为戏曲院团减轻负担,社会知名人士能够利用新媒体平台帮助加大宣传力度、拓宽传播渠道。

昆曲,被誉为中国的“百戏之祖”。2003年,昆曲面临生存危机,亟须拯救。全国政协对昆剧院团状况进行考察,考察报告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后,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国家有关部门拨付重点扶持昆曲艺术经费5000万元,岌岌可危的古老昆曲,得到了至关重要的一次发展机遇。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说,希望能够再次通过政协的呼吁,设立昆曲非遗专项补贴或专项基金,支持昆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北京设立有代表性的戏曲类奖项,展现青年演员才华。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提到当前戏曲人才培养工作堪忧。戏曲编剧、导演、舞美、院团专业管理人员、表演人才中尤其是武戏演员稀缺,戏曲毕业生质量有下滑趋势;戏曲人才引进困难,北京生源有限,外地生源进京户口指标有限等问题。刘侗提出要加强戏曲专业教育、科学制定人才引进制度、加大对戏曲传统剧目整理力度等意见。

北京曲剧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戏,从上世纪50年代,老舍先生为这一剧种命名至今,经历了魏喜奎、孙砚琴等老一代艺术家时期的辉煌。如今,面临最大的困境是人才匮乏带来剧种生存的危机。北京曲剧团,长期以来借用北京京剧院场地,生存艰难的情况下,演员仍坚守曲剧艺术传承。北京曲剧团团长戴兵建议精准施策给予政策倾斜,通过设立“戏曲艺术节”“戏曲艺术人才奖项”“戏曲人才培养工程”等措施留住曲剧人才。

中国评剧院副院长侯红也提到人才问题。她说,由于受地方戏曲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的影响,要求院团进行全国招生,现对于北京生源比例要求控制在10%—20%不等,这影响高质量人才培养,建议取消北京生源比例限制。作为国有文化企业,经济指标的考核是一条硬杠杠,侯红建议对国有文化企业的职能作出明确定位。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也强调加强对梆子人才的培育引进与保护。希望在职称评定、文体人才认定、进京审批等方面适当放宽政策,以吸引青年人才;将戏曲艺术或地方戏纳入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内。

北京风雷京剧团历史悠久,演出足迹遍及海内外。团长松岩认为,当前在弘扬传统文化,拓宽戏曲市场化与观众间的联系方面,缺乏精准化和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建议对于传统剧目赋予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凌空评剧团作为一家区级民营院团,是近年来新成立的院团,十分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团长刘建国讲述了民营院团的困境,期待对民营院团的生态环境给予更多的关照,使其增强信心、良性发展。

中国戏曲学院肩负戏曲人才培养重任,院长尹晓东建议给予戏曲学科应有的学科地位,在戏曲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中给予支持。近40年来,“戏曲”这一学科大多数时间被“戏剧”涵盖,他提出,提升戏曲学科地位,有利于戏曲人才培养和戏曲艺术赓续的发展。

北京市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公办艺术类高等职业学院,院长黄珊珊建议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加强政策引导,以实现学校与剧院团合作的双赢,为深度、长期的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坚定信心,有所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振兴戏曲艺术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的出台,为戏曲传承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

考察组一行看到了戏曲工作者队伍的良好风貌、精湛技艺和对戏曲事业高度的责任心,也进一步坚定了对戏曲传承发展的信心。委员们纷纷表示要继续为戏曲事业鼓与呼。

叶小文委员说,关于戏曲传承发展,第一,要抓人才培养。第二,要抓绝活儿传承。第三,要深挖掘、重创作。他说,院团和演员都要有看家的戏、吃饭的戏,这是艺术规律本身决定的。新时代,也要有新路子,可尝试通过新媒体手段把传统艺术传播出去。

吕世光委员提到,院团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戏曲传承的问题是共性的、普遍的,总结起来就是“人、财、物”。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齐心协力来共同解决。

陈际瓦委员呼吁将振兴戏曲纳入到“十四五”规划中。她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调整,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只要横下一条心,从戏曲人才培养到财政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一定会推动戏曲向前发展。

刘晓冰委员指出,近年来,我们看到戏曲院团做到了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全国政协也将持续助力推动戏曲事业的发展传承。

张震宇委员强调戏曲观众群体的培育问题,他说当前戏曲观众老化,应着力培养年轻观众,加大惠民演出力度。戏曲自身也应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对戏曲艺术喜闻乐见。

徐海斌委员认为,在新时代,戏曲艺术要得到传承和发展,一是要守正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能故步自封;二是要培养新人,既要培养年轻演职人员,又要培养年轻观众。抓好这两点,戏曲就有希望。

张颐武委员认为戏曲振兴需要各方面的综合努力,一是需要更多观众和社会的支持。二是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的支撑。三也需要更多新的灵活的传播方式和路径。传承需要活化,传播需要创新。

对于戏曲传承发展,国家有政策,群众有需求,业界有热情。刘新成表示,尽管当前戏曲传承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但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一定能够在推动发展中加以解决,对此我们既要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也要坚定信心。只要大家统一认识、明确目标、不懈努力、共同奋斗,推进戏曲传承发展必将大有可为,中国戏曲也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