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纵论舞美创作—— 摆脱“大制作”的沉重枷锁
2023-11-2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淼“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这样一句诗——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永远不可能在天空自由翱翔。我们要牢牢把握演出这一中心环节,摆脱‘大制作’的沉重枷锁,解除系在鸟儿翅膀上的黄金,让院团轻装上阵,展翅翱翔。”日前,在浙江杭州举办的“东方审美精神的现代表达——新时代戏剧舞台美术创作论坛”上,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这样大声疾呼。
作为戏剧艺术的重要元素,舞台美术的发展一直与舞台艺术实践同步,其创作潮流、发展方向一直广受关注,并引发各方思考与讨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应用的快速演进,舞台美术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观念越来越先进。如何在新形势、新机遇下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创新思路,展现价值内核,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文化立场,使中国戏剧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彰显东方神韵,成为戏剧工作者不断思考与探讨的命题。
论坛上,各方专家围绕现代舞美设计与传统审美精神、新时代舞台美术的创新与传承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这其中,如何看待舞美“大制作”现象,依然是讨论的焦点。
“舞美设计的艺术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提升艺术效果、丰富艺术感受、拓展艺术语言、转变表演形式的途径和动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脱离实际的‘大制作’现象,比如大量机械装置、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挤压了舞台表演的空间,破坏了舞台艺术的本质规律和美学原则。还有一些戏剧场景的设计显得过于庞杂,刻意雕琢,喧宾夺主,甚至影响了剧情的实际展开。”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说。
曹林认为,舞美“大制作”与技术的泛滥有直接关系,但不能一概而论。“投入多少既不是衡量艺术品质高下的前提,也要结合剧目资金来源、市场定位、票房收入等前提看待是否需要‘大制作’。比如一些驻场演出的文旅项目以及商业化运作的特殊剧目,此类艺术产品普遍注重市场导向。而更多的戏剧作品要以符合艺术创作基本规律为导向,寻求艺术精神和物质支撑之间的平衡点。我们尤其反对的是有些院团以花费国家财政经费为前提的‘大制作’。”
“我们要反对的,是无视艺术规律、不分作品、脱离实际的‘大制作’;我们要抵制的,是消耗文化资源、带有艺术腐败性质的铺张浪费;我们要强调的,是在观念上尊崇东方审美精神;我们要提倡的,是回归戏剧本体,是适应演出的简约之风。所谓回归绝不是倒退,也不是反对或回避创新。”曹林说。
有着多年丰富院团管理经验的宋官林谈到,院团在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目标追求中,要充分考虑作品舞美“多沉”“多重”“多长”。“‘多沉’,指整个舞台的重量多沉;‘多重’,指需要几车来装;‘多长’,指需要几天的装台时间。一般来说,作品首演阶段装台不超过三到四天;在巡演中,装台不能超过两天。这就需要我们的院团管理者、创作者,对剧目的舞美制作和成本严格把关。”
作为东方审美精神代表的戏曲艺术,其舞台呈现应是诗意、写意而简约的,但一些作品在与戏曲审美精神背道而驰的舞美“大制作”的“加持”下,不仅舞台太满太实,甚至让舞美喧宾夺主地抢走了演员的表演空间。
“在前不久一个戏剧论坛上,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江其虎就大声疾呼,要给演员留出跑圆场的空间!”宋官林说。
“昆曲之美,美在文辞,美在唱腔,美在服饰,美在身段。昆曲的舞台美术在视觉效果上追求写意之美,精致考究,典雅细腻,它与昆曲各环节结合在一起,共同浓缩了昆曲的美学精华。”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介绍,追求写意之美是上海昆剧团在作品舞美上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这样的舞美创作不仅成为烘托剧情、辅助演员表演的优质载体,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2019年,上海昆剧团携《临川四梦》首度亮相德国柏林戏剧节。德国专家一再夸奖其“舞台追求非常高级,让我们看到了东方文化的深邃”。“这让我认识到,当我们牢牢抓准属于民族艺术的审美内核,自信大胆呈现在舞台上,世界一定会对中华民族刮目相看。”谷好好说。
除了舞台布景与戏曲审美背道而驰的“大制作”外,在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崔伟看来,新编历史京剧中的服装设计也让人“痛心疾首”。“一副戏箱,四大分类,肩扛车载,适应了中国京剧表演的纵横古今,方便了戏班演出的宫阙城乡。中国京剧服装的这种高度归纳和极度成熟的传统,体现了中国京剧服装观独特化、成熟化,是理应继承并发扬光大的服装观与装扮体制。遗憾的是,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在新编历史京剧创作中,对传统京剧服装似乎嗤之以鼻。具体表现之一,若新编剧目采用传统服装体制就不算新创,不是创造。这种现象亟须引起注意。”
“因为追求强调人物生存年代服饰真实性的理念愈发强烈,所以导致传统京剧衣箱体制的写意性、类型化、适演性传统渐渐被打破。‘一人一服’‘一戏一箱’的京剧服装追求几乎成为时尚。这种服装观的弥漫,最遗憾在于并没有产生什么堪称经典的京剧服装范例,也没有突破什么传统服装的制式,更没有给京剧表演提供什么绽放的天地。相反,造成了服装一次性使用的浪费,以及对整体京剧服装审美原则的破坏,成为当代京剧新剧目创作泡沫化、短命化、粗陋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崔伟说。
如何在舞美创作中守正创新,因戏而为,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审美,避免乱用“大制作”?曹林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艺术评价体系、加强艺术评论,继续强调“淡化评奖加强评论”,客观上降低功利主义剧目创作的可能性;要加强教育,正确引领专业人员尊重艺术规律;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地方舞美设计师的作用;由相关部门牵头,对创作演出进行分类,制定相关制作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健全全国性舞美器材设备信息资源库,建立“云仓”,打通各院团之间的信息壁垒,形成全国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降低舞美工程的制作、管理与物流成本。
“不仅舞美,戏剧创作的各个专业都应该正本溯源,坚守东方审美精神,同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让现代技术更好地为艺术服务。”陈涌泉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