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脸谱的“假”与人物的“真”碰撞出现代感 ——戏曲艺术影响下的中国经典动画

2024-01-12 发表|来源:文艺报|作者:李萌
《天书奇谭》中的狐母,面部借鉴了丑角的造型方法
《天书奇谭》中的小皇帝,面部呈现“囧”字
《天书奇谭》中的狐子阿拐,京剧小生扮相
《天书奇谭》中的知县以京剧丑角脸谱为蓝本
《中国奇谭·鹅鹅鹅》中的狐妖以京剧小生脸谱为蓝本

20世纪5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首任厂长特伟提出“探民族之路”后,美影厂的动画艺术家们便开始挖掘传统民间艺术,尝试从美术风格的角度让“美术片”(当年对动画片的称谓)体现出中国特色。

《骄傲的将军》中的京剧脸谱

中国戏曲和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无论是舞台布置还是演员的化装与表演,中国戏曲都在几百年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程式和风格,脸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和动画相似的是,戏曲中人物的化装讲究让观众通过外表窥见人物的内心。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戏剧品类,在化装和表演上与动画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被动画艺术家选为重点参考形式之一。我国第一部融入戏曲元素的动画短片《骄傲的将军》于1955年开始筹拍,导演特伟、李克弱。剧本由国内漫画家华君武根据古老的成语故事“临阵磨枪”改编,讲述了常胜将军凯旋归来后骄傲自满、最终因生活奢靡导致武艺尽失并被敌人俘获的寓言故事。

《骄傲的将军》中主要角色的造型设计借鉴了戏曲中的人物装扮和表演,因此经常被研究者用作动画民族化分析的文本。将军的面部设计处理得很像京剧中的武生,呈现出一种桀骜的神情:眉毛的尾部上挑,嘴角(胡子)呈现出下垂的趋势,使得常胜将军看起来有一种蛮横和不屑。类似的,虽然同样运用了嘴角下垂的设计,在同样具有戏曲元素的动画片《天书奇谭》中,皇帝的面部则因为外眼角和眉毛的尾部下垂,使脸部呈现出一个不折不扣的“囧”字,使人物多了一层愚蠢的感觉。

在《骄傲的将军》中,食客的面部采用了戏曲脸谱中的丑角设计。丑角的脸谱程式是在人物面部中间有一块白色区域,角色眼睛的外轮廓被概括为三角形或菱形。这种处理方式让观众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面部中心,哪怕角色的眼睛非常小。

《天书奇谭》中的戏曲造型

而同为反派人物,《天书奇谭》中县令的造型设计也借鉴了丑角的造型方法。与食客造型相似的是,二人都是“尖嘴猴腮”且面部中心有一块白色区域;不同的是,县令的眼睛连眼白都消失了,以两个“十字形星星”代替。

曾经有观众表示《天书奇谭》的造型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些人和妖怪的外貌实在是诡谲离奇。其实无论《天书奇谭》还是《骄傲的将军》,吸收了戏曲元素后的动画角色都具有鲜明的符号化特征,一看就是存在于戏剧中的“假”;但美影厂编织的故事又是借古讽今的寓言,符号化的角色在其中仿佛是一个个生活中典型人物的缩影,他们虽然夸张却拥有戏剧中的“真”。

在2023年大火的系列短片《中国奇谭》中,第二集《鹅鹅鹅》的导演胡睿也因为喜爱《天书奇谭》而在角色设计上致敬了阿拐。《天书奇谭》中的狐妖阿拐以独腿造型示人,他的面部妆容类似于京剧中的小生。阿拐化为人形之后,因为受伤而以独腿站立,行走的方式也变成了单腿跳跃。《鹅鹅鹅》中的狐妖也以京剧小生脸谱为蓝本,面部以白色和红色为主。在影片结尾,狐妖受伤后单腿跳了几下,更是令人回想起阿拐那令人难以忘怀的行走方式。

抽象的假面与故事的真实

在经典的“中国学派”系列作品中,戏曲作为传统艺术元素融入了中国的美术片;在现代,戏曲元素依旧令动画创作者着迷。笔者儿时曾对脸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因为那些抽象的假面多少让人有些害怕。然而,当它们出现在动画作品中时,幼小的我心中的恐惧感渐渐地被好奇的心理和动画带来的快乐冲淡,并且在心底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得不说,戏曲带有一种中国文化的形式美,而当这种形式美与动画故事融合在一起时,戏曲脸谱的“假”便和故事人物的“真”产生了碰撞,显现出一种先锋感和现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