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家王笑林去世 享年76岁
2024-10-0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无我省著名的戏剧理论家、评论家、活动家,一级编剧,山西戏剧网顾问、山西省戏剧家协会顾问王笑林同志不幸于2024年9月30日15时因病在太原去世,享年76岁。
据悉,王笑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10月2日上午8时45分在太原龙山殡仪馆综合楼二楼恩德A厅举行。
王笑林,男,1948年2月出生在太原奶生堂,山西五台人,中共党员。
曾任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第四、五、六届副主席、执行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文联第七届主席团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第三、四届副会长、理事会常务理事、荣誉会长,中国《西厢记》研究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会员,山西省艺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广播剧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国晋剧艺术网顾问,山西省戏剧文化促进会原会长。2001年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评选为“全国先进戏剧工作者”,2006年被省文联评为“先进工作者”。被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授予2021年度“戏剧中国”特殊贡献艺术家荣誉称号。
1966年起在太原印刷厂、太原液压机械厂工作,其间从事业余文艺演出、创作活动,曾参加话剧《农奴戟》演出,创作的相声《昨天和今天》参加全市职工文艺汇演。1977年创作话剧《炉前育新人》发表于《山西群众文艺》,该剧演出后获“山西省工交系统群众文艺调演优秀演出奖”,并收入《山西省职工文艺创作选》。
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剧理论专业,在校期间创作有描写农村青年恋爱生活的七场话剧《冰簟银床》和反映医务工作新思想、新道德的六场话剧《生命的经纬》等。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本科毕业,获“戏剧文学学士”学位,后分配到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山西省戏剧研究工作室的戏剧家协会机关,1986年省剧协由省戏研室分离成为省文联所属的独立单位)工作。
他创作有十余部话剧、广播剧、戏曲等戏剧文学及影视作品。1982年大学毕业后创作的独幕话剧《价值》发表入选《山西省1983年小戏创作选》专集;1986年根据日本著名作家森村一的小说改编的广播剧《祸福》由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出被评为省台“优秀节目”;1990年与张恒合作改编的广播连续剧《黄河在这儿拐了个弯》由太原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出,并获全国市级电台“优秀节目”奖。1991年为太原市公安局创作了系列电视剧《失踪的少女》(上下集)和《赌徒的下场》;多场次话剧《哑香》获“山西省剧本征文评比二等奖”,并收入北岳出版社出版的《山西剧作选》。1992年为水电部创作的电视剧《苗家岭畔》《黑虎沟边》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影视艺术中心录制,并在全国发行。后又为该中心创作电视剧《燃烧的钱庄》在山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在全国银行系统发行录象带。1993年与吕文幸等同志合作编写的20集电视专题片《国有资产走向市场》由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出,同时由国有资产管理局向全国发行录象带。1994年创作以太原市迎泽公园“灯展惨案”为背景的探索性现代派小剧场话剧《九·二四之夜》,引起戏剧界的一番争议。这一年还同戴云蒸合作,为国家体委武术研究所编写了三集电视专题片《杨氏太极拳传人——杨振铎》。同张先、杨健合作为中央戏剧学院天地剧作中心创作了电视连续剧《喋血太行》,该剧由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同志策划并审议通过,后该剧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金奖”。1995年,根据法国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改编的同名十集广播连续剧由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山西戏剧电视剧中心录制完成并播出,该剧后获国家广电部广播连续剧三等奖,该剧由省电台多次播出,在听众中颇有影响。1998年创作表现当代筑路工人的大型七场话剧《跨越》在1999年举行的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评奖中获“银奖”。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描写农村教师独特个性的广播剧《卖驴》荣获了2000年广电总局广播剧一等奖,同时还获当年我省广播文艺“优秀节目奖”。创作的三集广播连续剧《雨过天晴》2012年改为《再现彩虹》,由山西电台录制播出,反映了党的农村基层干部如何在遭受冤屈的情况下,不计自己个人的利害得失,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的崇高品德的广播剧。2012年,同张磊合作,根据“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的故事创作的广播剧《最美女孩》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广播电视台录制播出,并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根据同名歌舞剧改编创作广播剧《太行奶娘》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与他人合作创作新编历史剧《甄洛女》,获当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项目资助,2017年由山西嫦娥晋剧院排练演出。
曾在《中国戏剧》《文艺报》《戏剧电影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晋阳文艺》《戏友》《山西戏剧》《三晋戏剧》《山西剧讯》《山西广播电视报》《山西文化》《山西文化生活报》《山西文艺界报》《火花》《映像》等各类报刊杂志及“中国晋剧艺术网”、“山西戏剧网”上发表评论、报道、散文、特写、论文等作品数百篇,总计约150余万字,配合省文化厅和省电台为数百部戏曲、话剧、广播剧剧本进行研讨、修改。他最早于1985年在《晋阳文艺》发表了《情节单纯,细节丰富——谈〈张三借靴〉的艺术特色》《奇巧的构思,辛辣的讽刺——谈〈十二镑钱的精神〉的剧本创作》《评日本剧作〈回声〉的艺术特色》《评苏联独幕话剧〈破旧的别墅〉的艺术特色》等。1986年初在《山西文艺界报》以木竹、今言、王叔岩的笔名发表长篇评论文章《跟心“挂画”,还是含嫣挂画》《为什么我省戏曲没有拳头产品?》《也谈戏曲“杂交”》等,当时曾在全省引起一定的反响,2001年该组文章收入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缀华集》。1991年撰写的论文《谈戏剧场面》获华北五省(市、区)戏剧理论研讨会“论文奖”。1994年撰写的论文《“感觉艺术”与欣赏艺术》通过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剖析,论述了如何吸收、消化现代派艺术的方式和方法,该文获省艺术理论研讨会“论文奖”,并在1999年入选全国戏剧文学研讨会,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收入《戏剧文学新思维》一书。1999年与梁惠琴合作撰写的论文《戏曲,应该回归城市》在哈尔滨参加“千禧之年,海峡两岸戏剧理论研讨会”,并发表在台湾《两岸戏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该论文获省文联首届文艺理论论文评比“一等奖”,并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缀华集》一书。此外,1993年由他和许并生合作编写的《中外戏剧故事集》由希望出版社出版发行,外国戏剧部分由王笑林独立完成。2013年受中国剧协委托,撰写《中华戏曲·晋剧》卷由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6年由该出版社出版《晋剧史话》,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
曾分别为山西省艺术学校导演班、山西省戏曲学校历届史论班和戏剧文学班讲授“编剧概论”和“编剧理论”课。为山西省职工文学院、山西省艺术学校讲授“西方现代派戏剧”。还曾经为省剧协举办的“导演进修班”、“编剧进修班”、“舞台美术进修班”、“戏曲音乐班”等主讲“戏剧美学”、“编剧理论”等课程。2000年以来,为“广播电影电视学院”编导系讲授“戏剧概论”、“编剧概论”等课程。2009年,为山西大学戏剧电影学院研究生主讲“当代中国戏剧”。多次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艺术培训班中担任讲学任务。
曾多次参加由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省剧协举办的晋剧、蒲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赛,担任评委或评委会副主任。曾在省文化厅举办的“山西省青年团调演”、“振兴北路梆子调演”、“振兴蒲剧调演”、“振兴上党梆子调演”等活动中担任评委会副主任。在“山西省第二届戏剧理论研讨会”中担任评委会主任。在山西电视台举办的历次“家庭音乐会”、“农村文艺演出大奖赛”、“走进大戏台”等活动中担任评委。在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历届“山西省戏剧‘杏花奖’评比演出”中担任评委、评委会副主任和评奖办公室主任。近年来,在我省的“五个一工程”评比中,担任评委,负责广播剧、舞台剧的评比推荐。在省文联举办的“山西省艺术理论征文评比”中担任评委会副主任。曾多次参加由山西省广播电视艺术学会举办的广播文艺评比,担任评委。2010年起在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举办的“全国戏剧文化奖”评比中担任评委。
根据工作需要,从1987年到2014年,组织策划了我省40多位中青年演员参评“中国戏剧梅花奖”,对拟参评的剧节目进行修改和审定。在我省“中国戏剧梅花奖参评推荐委员会”中主持日常工作。在剧协工作期间,主持领导我省各个戏曲学校和艺术学校的学员参评“小梅花”的评比活动,由于成绩突出,多次荣获由中国剧协颁发的组织奖。
曾在对外交往中,先后接待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的留学生和戏剧学者,加深了外国同行对我省戏剧的了解。1997年以“中国戏剧家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出访了意大利、西班牙、突尼斯等国。在1993年和1996年分别接待了50余人的台湾“中华戏剧代表团”和30余人的台湾“周凯剧场基金会”参观访问团对我省的参观访问,并多次安排他们同我省戏剧届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座谈。2003年组织我省戏剧界“赴欧洲观摩采风团”活动,包括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在内的26位戏剧界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2004年组织我省“戏剧文化代表团”赴台湾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交流访问,观摩了台湾戏剧界同行的多个剧目演出,并同戏剧界同仁举行了座谈,加深了海峡两岸的相互了解。2006年协同中国剧协有关方面承担组织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团”赴台湾演出活动。
2009年退休后,继续频繁参加省内外各类戏剧观摩、评论、评比活动,发挥余热,为山西戏剧发展持续贡献了自身力量。近十年来,他积极关心、指导中国晋剧艺术网、山西戏剧网建设运营,深度参与《山西戏剧百事记》、“山西戏剧年度推优活动”的开展,撰写并发表戏剧评论文章百余篇,《晋剧发展,路在何方?》《话剧在山西的产生与发展》《晋剧<红高粱>:高粱映红黄土地》等评论文章在省内外引发了强烈反响。
王笑林同志的一生是为戏剧事业倾情奉献的一生,他在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回到山西进入剧协工作,沿着自己选择的戏剧道路一直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择业终生,一干就是一辈子;
王笑林同志的一生是对戏剧事业无比热爱的一生,他心无旁骛,刻苦钻研,开拓进取,把生命中全部的热爱与赤诚都投入到戏剧事业中,把生命的足迹漫步在山西戏剧的发展史上;
王笑林同志的一生是对戏剧事业卓越贡献的一生,他矢志不移为山西戏剧事业拼搏奋斗,夙夜在公,为繁荣发展山西戏剧呕心沥血,取得了卓越成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赢得了大家的热爱和高度赞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王笑林同志的逝世,是山西戏剧界的一大损失,他的音容笑貌和为山西戏剧做出的卓越贡献,我们永远铭记心间,他的崇高品德与精神风范将不断激励我们在山西戏剧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再立新功、再攀高峰。为王笑林同志的不幸离去表示沉痛哀悼!王笑林同志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