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特别关注 >

夯实戏剧高质量发展之“本”

2024-12-23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郑荣健

2024全国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现状信息交流活动深入探讨——

剧本是“一剧之本”,历来备受戏剧界重视。如今,全国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群体的现状到底如何?又应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机制举措,有效夯实“一剧之本”呢?12月17日至18日,“夯实戏剧高质量发展之‘本’——2024全国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现状信息交流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院团及艺术研究机构嘉宾、剧协代表和剧作家代表参加活动,聚焦夯实“一剧之本”展开了深入交流。

2024全国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现状信息交流活动现场。资料图

“如今剧本的数量、编剧的数量有所提升,但好剧本和好编剧依然十分难求。”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介绍,中国剧协向来重视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的成长,曾先后3次召开相关信息交流活动,并于2014年出版过《中国剧本创作白皮书》。本着“摸摸家底、找找问题、理理思路、想想办法”的初衷,今年以来中国剧协为筹办此次活动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于7月下发通知,组织联系各地剧协、文艺院团和研究机构开展剧作家现状调研,并首次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纳入其中。

据介绍,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大约创作了大型舞台剧本6000多部,超过一半被搬上了舞台,其中不乏精品力作,而且政府扶持力度加大,中青年编剧人才培养的渠道不断拓宽,专业编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升。同时,一些问题仍然很有代表性,比如题材重复率高、同质化现象明显、创作手法风格单一、高峰作品依然稀缺。在剧作家队伍方面,各地区各院团也差异较大,不少地区编剧人才欠缺,个别地区不重视本土编剧人才的培养,依靠外来力量完成创作任务,造成一些编剧分身乏术、疲于奔波,而本土编剧又常常无戏可排。

“剧本荒”“编剧荒”是此次交流活动中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表示,如今一些编剧存在两种积累不足,一是生活积累不足,二是经典阅读不足,以致造成剧本创作技术不过关、过于依赖选题正确、从生活中捕捉形象的本领和塑造形象的功力较弱等问题,导致口号化、概念化、简单化、标签化现象。她说:“这需要集体自觉,需要从业者沉静下来,主动地进行长期、全面的弥补。”

针对相关情况和问题,参加活动的嘉宾代表分享了各地采取的、初步显出成效的相关举措和经验。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吴新斌认为,写戏要熟悉剧种、熟悉剧团、熟悉演员,甚至要把舞台当作戏剧文学来建构,不单是思想深刻,还要考虑和剧种、表演、演员相结合。他同时提出,要重视发挥重大艺术活动的牵引作用。

“江苏戏剧编剧蔚然可观,这支队伍还在不断成长、壮大。”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介绍,近些年江苏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专业编剧队伍,人数约50名,且均呈现出较高的创作水平和旺盛的创作活力。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5岁到50岁之间,大多数就职于各地的剧目室、创研院和文艺院团,50%以上的青年作者有10部以上的作品产出,上演数量较为可观。罗周介绍,辅导规划平台促进交流互动、提供发现跟踪渠道和系统化保障、个性化培养,评选孵化平台优中选优、促成创排,评宣平台扩大剧目宣传、强化创评互动、总结艺术经验,这些举措为组织剧本创作、推动剧目生产、培养锻炼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新世纪开始,河南戏剧创作逐渐崛起,以豫剧《香魂女》拉开序幕,随后涌现了越调《老子》、话剧《红旗渠》、豫剧《程婴救孤》《焦裕禄》《常香玉》《重度沟》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出现了孟华、齐飞、姚金城、李学庭、冀振东、何中兴、陈涌泉、杨林、韩枫、王明山、贾璐等一大批剧作家,形成了全国瞩目的“河南现象”。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红艳认为,河南戏剧实现突破和崛起的原因,队伍建设是根本,观念突破是核心,多样并举是良态,理论支撑是引领,政策举措是保障,正是这些因素综合推动之下,才出现了河南戏剧创作和剧作家群体的崛起。辽宁省剧协副主席、沈阳艺术创作研究所负责人郑永为认为,“剧本荒”“编剧荒”的实质是艺术生态问题,优化生态才能滋养人才成长。

与会嘉宾代表对剧本创作人才的代际接力不乏忧虑,这忧虑不仅在能力和培养机制层面,还有人才流失的问题。浙江省剧协驻会副主席谢丽泓认为,受市场经济和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加上有些观念追求所谓“性价比”,戏剧行业的编剧人才转行流失的问题是较为严重的。她介绍了浙江的“留人经验”,包括至今已举办40余年的浙江戏剧创作年会、联合高校培养戏文专业人才和推出中青年编剧人才孵化计划等,并期待通过引领青年编剧成长,形成“浙江戏剧编剧新势力”。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喻荣军的分享更加直接,“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好的剧本是什么样子”构成了他的“思维导图”,并从编剧的角度谈到了创作者应该如何抓住灵感、如何面对传统和创作孤独。作为民营机构代表,鼓楼西戏剧创始人、制作人李羊朵谈到了鼓楼西戏剧创立十年来的艰辛、喜悦和经验,满满都是“感受戏剧多元魅力”的样子。自2014年创立以来,鼓楼西戏剧经历了向西方经典文本汲取力量、从经典文学作品打捞舞台文本和在短视频时代重新审视思考剧场魅力的几个阶段。这种在市场中谋生存、在跟观众对话的摸爬滚打中探索剧场魅力的经验,在现场引起了普遍共鸣。大家认为,推动剧本创作和培养剧作家队伍,看似仅牵一端,却关联着整个行业生态,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系统全面地加以组织动员、统筹安排和前瞻布局,为戏剧艺术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