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山西艺术节“传承·创新”文化艺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17-09-2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建9月22日,首届山西艺术节文化艺术高峰论坛的压轴活动,“传承·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繁荣山西文艺创作”主题论坛在山西省图书馆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由首届山西艺术节组委会主办,山西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山西省图书馆承办。论坛邀请了5位在全国文化艺术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分别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冯双白,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戏剧协会副主席季国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当代电视》杂志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德祥,山西大学教授、山西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编创中心主任、话剧《立秋》编剧姚宝瑄,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杜学文。论坛特邀杜学文担任学术主持。
论坛上,嘉宾立足山西丰厚文化底蕴,结合山西文化艺术发展实际,围绕“传承·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繁荣山西文艺创作”主题,以主讲交流的方式,为山西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建言献策、把脉开方。
冯双白在主旨演讲中说,20世纪80年代,山西文学、舞蹈等多个文艺门类打破领域界限,密切合作,创作出了的影响力极大的“黄河歌舞”,开创了中国风情歌舞创作的先河,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探索出了一个值得广泛推广的创作经验,留下了一个应在当代继续发扬的优秀传统;新时期,山西艺术工作者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创作出了《傲雪花红》、《一把酸枣》、《粉墨春秋》等优秀舞剧,生动展示了山西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是将地域文化资源与艺术表达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
季国平聚焦“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他认为传承与创新是当今戏曲发展最重要的课题,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文化的多元和观众的流失,要充分认识戏曲是累积传承性的舞台艺术,准确把握中华戏曲独具的创作观、审美观,学习借鉴梅兰芳的戏曲变革经验,尤其是“渐变论”与“移步不换形”重要思想,并强调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推动当代山西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张德祥重点关注“从哪里创新”,他结合盐湖、黄河的母腹地带、太行山、北部农业区和游牧区过渡地带等山西地域特色,分析了地缘空间对山西文化发展的影响,认为传统艺术重在传承与根脉的延续,影视艺术重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从而走向世界,山西文化厚重、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具有文艺发展的题材优势。
姚宝瑄以“传承与创新中应该关注什么”为题,提出创新的核心是传承什么,强调要关注传承核心问题,建议创办黄河文明高层论坛。
论坛学术主持杜学文认为,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是民族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对民族审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山西的文学艺术在继承与创新的双重努力中得到了发展进步,呈现出艺术类型的丰富性、题材表达的时代性、价值选择的民族性、艺术表达的多样性特征;要深刻地认识当今时代,客观地认识中国传统审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借鉴其它民族的审美经验、审美范式,努力创作体现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
山西省直文化系统、省作协等单位干部职工与省城众多文艺爱好者300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