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舞剧 >

《粉墨春秋》“小怜”杨涛追梦世界舞台

2018-03-03 发表|来源:山西晚报|作者:孙轶琼
1、杨涛在《粉墨春秋》中扮演旦角“小怜”。
2、杨涛在椅子上练功。

3、练习跷功需要穿的“跷”。

看过舞剧《粉墨春秋》的观众,肯定会对里面的一个场景记忆深刻:旦角“小怜”,绑着木质小脚,站在寸把宽的太师椅扶手上,跃身跳起,时而单足独立,时而跌宕翻飞,演员用肢体语言表现出了戏剧人生。那时的灯光,绚烂无比,映照着演员,很美很美……山西省华晋舞剧团演员杨涛就是这个“小怜”。

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16岁才开始接触舞蹈,身高只有163厘米,并不出众的舞者,挥洒汗水,追梦舞台,练就了一身舞蹈绝技——跷功。如今,他却把跷功绝活演到了世界各地。杨涛说:“当我站在舞台中央,在那束追光下翩翩起舞时,那些吃苦奋斗的日子都化成了幸福的记忆!”

○奋斗人语

杨涛:

不断追梦的日子里,幸福始终陪伴。其间,也许会苦一些,但等到回首往事时,笑最大声的就是这段日子。

16岁才开始学舞一个礼拜把腰扳软

杨涛是个男孩子,他传承着蒲剧《挂画》中前辈们留下的跷功绝活,也坚持着一个舞蹈爱好者的拼搏。每每走下台后,杨涛都会急忙坐在地上,卸下脚上的跷,用力掰紧脚面,拉伸脚踝,再顺势一推,豆大的汗珠滴落在地面上。这套程序,他重复了不下百次——因为长期进行跷功演出,他的左脚已经习惯性错位,每次演出完的第一要务就是正骨。团里的人都笑称杨涛可以当骨科大夫,或许对于听者而言,除了辛酸还是辛酸,但杨涛却说:“在台上的那3分钟,我就是焦点,为了这个主角梦,我愿意吃所有的苦。”

杨涛来自平遥农村,家庭条件一般,16岁才开始接触舞蹈,并且不具备跳舞所需要的身体优势。“2006年,我都十几岁了才开始接触舞蹈,再加上我的身高只有163厘米,要想成为舞台中央的焦点,比登天还难。”杨涛坦言,自己最开始接触舞蹈是在太原幼师上学时开始的,家里人都以为幼师缺男老师,将来好就业,可他却悄悄把志愿改成了舞蹈专业,一门心思想学舞蹈。

在幼师的舞蹈班里,共有6个男生,除了杨涛之外,每个人身高都在180厘米以上,看着小伙伴们轻而易举地劈叉、下腰,杨涛着急啊。为了缩小与同伴们的差距,他练功练得最狠。“城里人都是三四岁就开始学舞了,在身体骨头还未成型之时,就能把柔韧性训练好。可我16岁才学习舞蹈,骨头不仅定了型还特别硬,要想完成最基本甚至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就要狠狠地练功。”

杨涛对自己是真狠,为了让自己的身体状态达到理想效果,他一天要“洗腰”三次。“洗腰”就是让自己趴在地板上,老师从后面抓住你的双手进行提拉,最后要让头贴近自己的臀部,实现尾椎关节到颈椎的全部弯曲。这是舞蹈中疼痛级别最高的一项。有些人一天练习一次就好,而杨涛则坚持早中晚都练习,硬是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把腰扳软了。

杨涛用一周时间赶上了同学们练习了十多年舞蹈的进度,让老师们刮目相看,还专门为他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时至今日,这张照片依然摆在杨涛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上,他还记得照片背后写的一行字:“任务完成,奖励自己一斤夹心饼干……”

每天早上6点,杨涛是全校第一个走进舞蹈练功房的人。要是没有文化课,他就会泡在练功房,一遍遍练技巧,一遍遍琢磨动作,也会跟着手机里的舞蹈视频,去挑战高难度的动作。那时,偌大的练功房只有他一个人,有人说他是独行侠,有人说他过得太孤单,但是对于杨涛来说,他只想离舞蹈更近一点。

专业第一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奋斗,必然是一个吃苦的过程,但杨涛认为他不苦,他很享受与舞蹈做伴的日子。2009年,19岁的他以校考第一的成绩,进入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学习,同年进入校内的山西省华晋舞剧团。

当时,一起进入团里的有12个男生,最开始大家都是群舞演员,就是负责演出《一把酸枣》里的“驼队”“小伙计”等群舞。2011年,《粉墨春秋》开始创排了。因为古时候唱戏的没有女子,所以根据剧情需要,要从团里挑选10个男生来演“旦角”,杨涛顺利入选。有人说了,好好的男生为啥要去舞台上搔首弄姿?可是杨涛心里知道,以他的身高条件,连伴舞的机会都没有,好不容易能有个小规模集体舞的展示机会,他铁定是不能错过的。

接着,导演要从10个男生中挑选一个人来扮演“小怜”,开始练习跷功。杨涛瞅准了机会,又成为那个对自己“狠”的人,拼耐力、拼软功。为了适应脚上的跷,他从早到晚都一直穿着。原本,导演相中了另外一个演员,但是在最后,杨涛胜出,赢得了这个角色。“每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能站在舞台上,那里有一束追光只落在我身上。”为了这只属于他一个人的追光,杨涛开始了魔鬼式的训练,每天跷不离脚,从最初排练的3月份一直穿到11月首演。

追逐梦想也要让更多年轻人走到舞台中央

著名舞蹈演员黄豆豆说过,“跷功对于男孩子来说很残酷,没有把趾甲盖弄翻了的精神,很难做到。”杨涛就是那个对自己残忍的人,穿上10厘米的跷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随脚,只能用2个脚趾用力,后脚跟是完全架空的,时间一久,脚踝上的关节就像被人硬生生地掰开一样,钻心地疼。

采访中,杨涛传给记者一张图片:图中的他,腿被绑在暖气管道上,垂直于脑袋上方,嘴上贴了一张胶布。那时的他,虽眼含热泪可嘴角却还在微笑。“跷功,非常考验演员的柔韧性,这个动作叫做耗腿,是导演要求我做的。最开始每天耗腿30分钟,然后变成了1个小时。当时导演正在给黄豆豆排练,怕我偷懒就把我绑在了暖气管道上。这个过程很痛苦,我也是咬着牙坚持,正好时任舞团团长的王菁华老师来了,我一看亲人来了,就想着让她救我,急忙喊了起来。小伙伴们看我‘撒娇’,随即拿来了胶布,贴在了我的嘴上。”寥寥数语,杨涛虽然说得轻松,但是为了这个角色,他吃的苦,受的罪,那是难以描述的。

2018年,杨涛迈入人生中的第28个年头,经过《粉墨春秋》长达7年的锤炼,他凭借跷功的完美亮相,登上过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以及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节目。那时,他成为全国人民的焦点,但其实在去湖南卫视之前,他曾一脚踩空从椅子上掉了下来,右脚落地时“嘎嘣”一声脆响……这之后,他走路都是一跛一跛,但是为了展示山西舞蹈人的精气神,展示山西戏曲绝活跷功的技艺,硬是咬着牙上了湖南卫视。从那以后,中澳建交60周年晚会、俄罗斯艺术节、APEC会议、中华风韵欧洲交流演出,都有了杨涛的身影,他不仅成功站在了舞台中央,也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作为舞剧中最为经典的剧目,《粉墨春秋》一年中有多半年都是在巡演。医生曾告诉杨涛,他得休息了,不然这脚永远没办法好,可是他却坚持要演出,“我现在不仅要演好,还得要培养接班人,要让这门技术传承下去,也要让更多像我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走到舞台的中央。”这就是杨涛,一个朴实的小伙子。2月8日晚,《粉墨春秋》结束了新一轮的巡演,杨涛颇为感慨,“我爱舞台,它是我奋斗的动力。现在明显觉得,演一场少一场。只要能站在舞台上,我付出的那些苦都是值得的。”

2017年年底,杨涛正式成为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的教师,在他看来,一切的吃苦都是值得的,他不仅收获了舞台,收获了掌声,也收获了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的荣耀和成就感。在他身上,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重了,“作为演员,我希望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传播到更多的地方;作为老师,我要把跷功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教给更多年轻的舞者,让这门绝技得到发扬。这,就是我奋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