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幕后:群策群力撑起大精彩
2021-06-08 发表|来源:大同日报|作者:陈杰 王春艳5月22日至23日,由大同市歌舞剧院组织创排的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在国家大剧院华美亮相,精彩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盛赞与好评,得到全国各大媒体的聚焦与关注。可以说,首演的圆满成功离不开各环节工作人员的坚守与付出。让我们走进大同市歌舞剧院,聆听幕后工作者讲述他们是如何撑起《天下大同》这个精彩的大故事,了解该剧成功背后的点滴瞬间。
“只要可以,希望做更多的事”
5月18日9时,装载着演出道具、服装的车队从大同出发,9个小时后,于18时抵达北京。因为交通限制等原因,车队工作人员在服务区短暂休息后,5月19日零时继续出发,并于2时左右进入国家大剧院。随后,大家开始卸车、装台,一直到20日22时30分完成装台。
“期间所有人都分秒必争,没怎么休息,因为车队只有安全、准时抵达,同时配合装台完成,才能有力保障演出顺利进行。”车队负责人吴世峰说。
吴世峰说,此次前去北京,舞美车队共13辆车,其中17米半挂车11辆,9.6米、4.2米箱车各一辆,浩浩荡荡的车队一上路,长度可达两公里。“高速公路上,咱要是离得近怕追尾,离得远又不好招呼,尤其是进了京,一个红绿灯根本过不去,一般得两三个红绿灯,对咱司机来说,都是外地人,不熟悉路况,又怕不能准时到达,这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因为车队的准时抵达关系着装台的进度以及演出的顺利进行,为摸清路况,吴世峰自己开车提前去了一次北京。一路上,认真留意路况,观察可停歇的地点,最终,吴世峰舍弃路途较近的八达岭线,选择走京礼线。同时,对选择哪些车辆组队进京,也做了万全准备,不仅核对每辆车的合同和保险,还根据北京机动车排放标准,租用了适用车型。在合理有序的组织下,车队顺利抵达国家大剧院。
“一想到为《天下大同》的成功演出尽了一份力,就感到特别自豪,只要可以,我希望做更多的事。”吴世峰动情地说。
“为了演出,不能有任何闪失”
“演出效果好,离不开灯光、多媒体、LED视频的大量使用,也意味着装台不能有任何闪失。”大同市歌舞剧院副院长高乙仁讲述了在北京大家是如何争分夺秒进行装台的。
此次在京演出,《天下大同》以震撼的舞台效果给观众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高乙仁介绍道,剧里使用的道具,如大屏幕、多媒体、灯光等,都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这对于装台工作人员来说,也意味着工作难度加大。最初,近百人的团队装台时间需要很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配合,达到了四至五天可完成的速度。
“当然,这次我们更是超常发挥,大家加班加点工作,仅用两天就完成了装台。”高乙仁说。为保证演出顺利进行,回忆起当时的工作速度,高乙仁用“像打了鸡血”来形容。因为舞台效果华美,很多道具的设置也是特别细致,一些场景的搭建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到不足一平方米的空间内完成相关工作。很多人在这个空间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有的工作人员为给后面检验腾出更多时间,把吃饭的次数减为每日两顿。“那几天,大家基本上每天最多只睡3个小时吧。”高乙仁告诉记者,为完成装台以及演出保障任务,他紧盯每个环节,不敢有丝毫松懈,来北京之前原本约了朋友小聚一下,结果全被忘在脑后;答应孩子要买北京烤鸭,直到回到大同家里才想起来。
“每个人基本都是这个状态,为了演出,不能有任何闪失。只为演出顺利,再苦再累也不在意。”高乙仁说。
“为了艺术,多大困难都要克服”
5月23日16时,国家大剧院内,离《天下大同》开演还剩3个小时,演员们正在进行录像表演,当跳到“百工开凿”舞段时,演员荣康不小心撞在了钢架扶手上,左胯骨立刻血肿,疼得无法行动,晚上的演出是否还能进行?看到这一幕的工作人员都很担心。
“作为大同市歌舞剧院的一员,关键时刻不能拖大家后腿,所以去医院检查完立即返回,吃止痛药、敷冰袋,最终顺利完成演出。”荣康说,他今年24岁,毕业后进入大同市歌舞剧院工作,与大家一样,从去年6月起,经历长达3个月的集训,每天早上绑着沙袋跑5公里,之后是压腿、直体跳、屈膝跳等常规训练。
荣康告诉记者,从试排到首演期间,他有七八次因为膝盖积水不得不请假治疗,然后回来继续排。去北京演出前,由于膝盖肿得无法行走不得不住院治疗,上午治疗完,下午继续排。“《天下大同》是我入职后参演的第一部剧,特别珍惜这次机会,我用意志力一直坚持,这一切都值。”荣康说。
不仅是荣康,大同市歌舞剧院的演员以及各环节负责人为了美好的艺术追求,牺牲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克服了来自家庭、生活以及舞蹈训练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团结奋进、不辞劳苦、努力拼搏,最终以精彩表演征服了每一位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