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问“青绿”悦动心房
2022-02-18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江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蹈选段登上央视虎年春晚,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其实这部剧在首都及全国首轮巡演中就已经收获了一波热烈的反馈,观众的热捧不仅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演艺市场注入了生气,更让业界透过这一抹“青绿”对中国舞坛的盎然春意有了更多期待。像是拂绿大地的“报春花”,《只此青绿》不但以自身的审美气质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也为中国舞蹈创作的发展及其走向,提供了一个富有指标意义的历史坐标。《只此青绿》不仅是中国当代舞蹈创新探索的一部力作,更是中国舞蹈人攀登艺术高峰的又一次拼搏。
一段时间以来,伴随着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舞蹈创作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相当鲜明的积极信号。这里有两个维度为中国舞蹈事业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一是中国快速崛起的步伐,二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疑,这一切都为中国舞蹈艺术的进步有效赋能,而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实时推出的《只此青绿》,无疑是这其中的一个极其亮眼的舞蹈佳作。
由一幅宋代的古画作而展开的一台舞蹈剧目,《只此青绿》将审美视野投向中国古代,从历史的横断面中去找寻创作灵感,将艺术理想寄寓于自我传统当中,这充分体现了当下创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欣赏和审美观照。努力挖掘传统,放大并彰显中华文化固有的美,让艺术的关怀透过艺术创作的过程滋润观者的心田,于此,《只此青绿》做得的确出色。
从专业的角度来衡量,《只此青绿》的成功显然并不只在于“复活”了某幅画作,也并非是在重建或复现某个朝代舞蹈种类的功夫上,她体现出的是具有纯粹性和极高审美价值的优良文化品质。从剧情的处理上看,该剧并不复杂,不过是对于一幅古画的理解及其挖掘,这种剧情走向及其方式或许更易于将观者的关注点投入剧目所要努力呈现的艺术意象的层面上来,能够顺利地激活观者的艺术感悟力和想象力,进而达到与创作者和表演者共情融通的交互效果,让舞台上所积攒和呈现出来的艺术效能和气力,汨汨地流淌在观者心间并最终产生舞台上下的共鸣。于此,《只此青绿》不动声色地完成了一次极为有效的审美传递。
这部作品的审美高度的确是实实在在的。随着在设计上堪称精良的舞台机关的不断演进,“画”中的宋代男女瞬间便把观众带入一个写意而空灵的环境中。雅致的装束,独具的扮相,一种升腾着勃勃朝气的人生诗境瞬间氤氲开来,画中意象呼之欲出,而创作者绝妙的艺术智慧也随之泼洒开去,于是,观众的感知从舞蹈起继而至音乐至舞美至灯光至视频至服装……每一舞台元素都在拼力争夺着观众的视听知觉,并合而产生出极有品位的艺术意象。那些高高矮矮、起伏不定的半圆片形装置,随着往复旋转的舞台空间,兜兜转转、升升降降、开开合合、起起落落形成各种视效,层层展开并不断蔓延,直至万种情致抒泻而发。《只此青绿》做到了舞台效力的巨大提升和飞扬,每一细节、每一衔接,都绝不马虎,也绝不轻易放过,因而从容地带给人以赏心娱目之悦。这种“悦”,最难得的是建立在放大和强化了中华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美上的,拿捏有致,动静皆宜,可以见出主创们在参悟并努力表达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大课题上收效颇丰。
艺术上的用心在《只此青绿》中也是俯拾即是。例如展卷人这个角色的设置和处理,就是本剧的一个亮点。作品中,展卷人虚实有度,勾连古今,特别是能够将创作者的想法及其对于表现上轻重缓急的取舍剖析开来,可谓是妙著文章,串联时空,让观众既看到了主创们自我艺术选择的视野和率真的表达,又可以感悟到编导巧妙的结构,突破固有套路,从而将现时思绪融入对古今关联的大思考之中。正是突破与重建并举,技法与艺术表现齐彰,显示出主创们越来越自信的对剧目整体驾驭的能力和才气。特别是,在一众古代人物游走中,让一个现代人穿插于其中,丝毫没有违和感,也不杂乱费解,对主题的传达和引申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是一次颇有效果的成功实验。
舞段的处理和编排上,更是显现出主创们越来越老到的操控功力。在《只此青绿》中,动作的选择和凸显更如庖丁解牛,显示出愈加游刃有余的拿捏力道,动静结合、疾徐相关的舞动,让每一个舞段都拥有着恰到好处的审美把控。结合创作者这些年来的一系列舞蹈创作来审读,她们的这一特质已经体现出十分鲜明有效的创作气口,既含有她们一贯的独到艺术主张,更可以看到她们对艺术理想及其高度的感悟和追求。在艺术实践这个既需要才华又有待努力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唯有用心实践并不断检验方可胜出。而周莉亚和韩真这两位主创在过往创作上的每一步积累,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她们笃定的态度和匠心。
《只此青绿》无疑是一部具有极佳审美呈现的舞作,从创作到制作到表现都不啻为国家艺术院团创演机构的一个了不起的突破,极具大气魄而又接地气,努力贴近大众审美但又绝不媚俗,奋力迈向艺术高峰而又不曲高和寡,特立独行又宁静致远,彰显精神而钟情审美,如此的创作趋向令人鼓舞,而市场的回报和业界的口碑则更会让人对中国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更加信心满怀。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