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舞剧 >

舞蹈晋中

2022-02-21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辛跃清
祁县《刘三推车》
榆社响环
和顺花鼓

舞蹈者,手舞足蹈也。舞蹈,是以肢体语言表情达意的一门艺术,为人们内心情感的直观形象表达。每当人们的内心情感在语言、歌咏无法充分表达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以手舞足蹈来抒发,故而为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汉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论《毛诗序》开篇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言之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闻一多在《说舞》中讲道,“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在舞蹈种类中,民间舞蹈为舞蹈之重要一分类,俗称“土风舞”,是一个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既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入新的成分。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舞。

晋中民间舞蹈是晋中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历史的生动再现,是晋中先人在这方热土上演绎的人间大剧。它从遥远的过去走来,伴随着晋中的成长,活化再现了晋中的文明历程和文化辉煌,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榆社县河峪乡河窊村出土的北魏“石棺”帮板雕刻的高跷杂戏图,是北魏中晚期的“百戏”。“百戏”,是我国古代乐舞、杂技等表演艺术形式的总称,有六类,它们分别是:杂技、幻术、角抵、象人(乔装动物的戏)、俳优和傀儡戏等,而南北朝时期的“百戏”种类主要集中在杂技和幻术两大类中。榆社县出土的石棺浮雕图案中,一共绘制了杂技演员十一人。他们有的缘橦(顶杆)、有的爬杆、有的跳丸(抛球)、有的踩高跷,而高跷艺术也叫做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踩高跷的人穿着一些特定的历史人物服装,生动活泼,是社火表演时的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在寿阳县贾家庄出土的北齐胡人老叟舞俑,高25厘米,头戴赭红色船形胡帽,赭红色左衽敞袖紧身长衫,白裤,船头形鞋。高鼻深目,络腮长须,满脸皱纹,笑容可掬,似在尽情歌舞,洋溢着豪放豁达的精神。

飞天形象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工作者挖掘石窟艺术的重要动力和线索,从左权县石佛寺出土的北魏壁画飞天造像中,我们能感受出舞蹈的形态美、动律美及意蕴美,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也毫无保留地借鉴与模仿着壁画的形态,静态的舞蹈图像如何变为动态,并还原出舞台上活灵活现的舞蹈形象,他们有的弹琴、有的吹奏、有的击鼓、有的舞蹈,将快乐的场面通过这样的浮雕传递出来。

祁县大韩村牛斗虎,农夫耕牛与猛虎奋战,虎跃牛冲,古朴雄浑,留存了原始部族图腾争斗的印迹。左权县曹家寨点金灯、榆次北六堡抬冰山,灯火阑珊,玉树琼花,展示了原始祭祀的神异。寿阳爱社,浑厚庄重,神圣古朴,承载着中华文化始祖黄帝和蚩尤神人共战的旷世传说,为原始巫傩文化的留存。榆社霸王鞭、羯鼓舞,清新华丽,风情独具,演绎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往昔历程,再现了后赵王石勒将士得胜欢庆的情形。

和顺牧牛、耍大锄,昔阳滚叉,寿阳拉碌碡,即兴歌舞,土香息息,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淳厚。昔阳跑跑、和顺黄烟炮,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真实再现了古代两军对阵的征战烽火。平遥旱船、太谷沈老爷坐轿、祁县刘三推车,游行飘逸,歌舞升平,记录了先人出行用具的演变轨迹。祁县月明和尚逗柳翠、左权装鬼变鳖、平遥二鬼摔跤、太谷丑女倒骑驴,风趣诙谐,寓教于乐,彰显了晋中的豁达乐观。

风行于晋中盆地的“空中舞蹈”抬阁、背棍、撬棍,融古代祭祀、舞蹈、杂技于一身,古老而奢华,与优美动人的祁太秧歌,共同昭示了华夏初开九薮之一“昭馀祁”的厚重和明清晋商“汇通天下”的繁华。

再有,蜿蜒浩荡的榆社北逆流河村九曲黄河灯阵,高亢悠扬的军旅鼓乐舞蹈昔阳迓鼓,美轮美奂的灯舞合体和顺跑莲灯,亦舞亦戏的高跷竹马戏寿阳大竹马、左权五里堠小竹马,以及太谷朝阳村姊妹舞蹈六鹤回春、九凤朝阳,榆社响环羯鼓,祁县“寓言舞蹈”扑蝴蝶、钻钱鬼,灵石振臂雄风的龙鼓舞,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季丰收的愿望。

最为可观的是流转千年的歌舞左权小花戏,源于辽州(今左权县)社火“歌中有舞,舞中有歌”,其舞蹈“一步三颠膝要颤,上下起伏似波澜。轻盈灵巧扭摆甩,拧身转体臂划圆。欢抖彩扇如蝶舞,神韵随着意境迁”,典型展现了太行山儿女乐观无畏、奋进向上的精神风貌。

2013年左权县打造的大型左权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以全新的面目,走进了北京,走进了国家大剧院。《太行奶娘》可称得上是小花戏走进大雅之堂的鸿篇大作。《太行奶娘》响亮地告诉了世人,小花戏不小,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段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人间大爱。

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开花调是人民的歌。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演出中,就是这气势磅礴的千人小花戏,在整个演出中大放异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传承晋中民间舞蹈,促进和活跃晋中民间舞蹈艺术创作、挖掘晋中非遗舞蹈艺术种类、锻炼中青年编创人才、培养专业与非专业表演队伍,通过热爱晋中民间舞蹈的工作者们共同努力,辛勤编创,在2020年、2021年两届晋中民间舞蹈展演大赛中,让18种生发于泥土的晋中民间舞蹈32个作品展现在舞台上,这些源自田间地头的艺术形式,饱含着劳动人民欢庆佳节、喜迎丰收的质朴情感,是晋中大地数千年文化、艺术与美学的结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晋中民间舞蹈正在以真诚的生命体验、鲜明的艺术特色汇入了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

海纳百川,晋中民间舞蹈彰显文化自信。

推陈出新,晋中民间舞蹈迈向文化自强。

晋中孕育催生了晋中民间舞蹈,晋中民间舞蹈滋润哺育了晋中。

晋中民间舞蹈,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