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舞剧 > 资讯 >

舞剧《杜甫》的“诗情画意”

2018-07-17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刘 茜
舞剧《杜甫》演出现场 卢旭 摄

“这是我看过的舞剧中最有诗意和画面感的,诗画结合得非常出色。”在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研讨会上,舞剧《杜甫》收获了这样的评价。“求仕行”“丽人行”“兵车行”等一个个场景,仕女舞、弓箭舞等一个个舞段,将颠沛流离的“诗圣”意象化地呈现在舞台上,表现了杜甫为理想而不悔、为百姓大声疾呼的精神境界。专家们认为,《杜甫》具有独特的舞剧结构和精致的审美追求,创作上锐意求新,诗情画意兼具。

在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左青眼中,《杜甫》的结构方法十分独特。他说:“由于杜甫这一人物的独特性,着力点是由他的千古诗篇生发出精彩舞段,正是这部舞剧最好的表现形式。《杜甫》形成了独有的结构特点。”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所长欧建平更是直接以“诗情画意”4个字点睛概括舞剧《杜甫》的美——“用舞蹈表现诗人的诗,这是绝妙的。”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说:“年轻编导能静下心,投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之中,令人感动。”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说:“这部舞剧很精致,每一段都是经过琢磨、雕琢了之后,尽量进行精致的表达,这是两位女编导的天赋与努力。”云南省“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科带头人徐梅说:“这部剧歌颂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给我们的启发是即便是一名普通人,也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作品的立意很高,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杜甫》在舞蹈语汇上的创新,被专家强烈地感受到。冯英说:“《杜甫》中的每一个舞段都在力图‘以舞传情’,语汇上的表达特别有代表性,一些场面的处理非常壮观。”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卢慧也认可这部舞剧的创新:“既看到其中朝鲜族农乐舞的痕迹,也在编舞上使用了大量的现当代舞蹈语汇,这种创新能够推动舞蹈艺术前进。”赵铁春认为,这台舞剧有对形式的高级追求。“‘春夜喜雨’‘丽人行’两段群舞,在我看来非常高级,无论在形式上还是要表达的思想上都非常准确,这两段群舞甚至完全可以独立存在。”赵铁春说。安徽演艺集团原董事长张居淮说:“就整个舞剧的呈现而言,可以说两位编导用一种崭新的形式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

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作曲温中甲赞赏该剧音乐有想法、有创新。“剧中用了很多民族乐器,像筝、琵琶等,但最后的效果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民族音乐作品不一样,有新的感觉。”温中甲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中心副主任任冬生则给予该剧的舞美高度评价:“整体舞台视觉极佳,而且营造了故事发生的环境,隐喻了表达的主题和内涵,为演员提供了创意空间。”

专家们同时指出了《杜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左青说:“剧中有两个杜甫的人物设置,一个是现实中的杜甫,一个是杜甫心灵的外化,但二者的虚与实关系反差小,冲突不激烈。”欧建平认为,剧中的“丽人行”等群舞令人印象深刻,但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相对弱一些,应该思考如何把主演身上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说:“舞剧的副题是‘一个人笔下的唐朝’,这样的口吻会让观众从开始就期待知道杜甫怎么看唐朝,杜甫笔下的唐朝又是什么样的。然而,在叙述过程中除了第一人称,还有第三人称——即编导怎样看待杜甫,又怎样去描述杜甫。两种视角时不时会‘打架’。”

对于《杜甫》的两位年轻编导,专家们予以了充分肯定,希望她们能坚持自己的艺术观点、艺术主张和审美追求。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独特性在舞剧《杜甫》作品中有了充分的展现——编导对动作质感、动机的把握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人物性格和气质,独特的舞段带来独特的个性。这是编导的天赋之作,这个天赋和她们的艺术主张相关。文化立场和艺术主张必须鲜明地确立起来、坚持下去。总之,中国舞剧的创作要有更深层的、历史的、哲学的思考,我们希望达到当代舞剧美学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