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创作方向和民族民间舞创新发展
2018-07-18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黄际影继《天路》《家》《杜甫》3部舞剧之后,7月14日,更多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的优秀舞蹈节目在云南昆明春城剧院进行了首秀。当日上演的17个舞蹈节目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在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研讨会上,引起了专家的热烈讨论。
“现实题材创作是目前舞蹈创作的一个弱项和软肋。”原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左青直言不讳。“比如最近几年的舞剧创作,我粗略一数大概有40多部,一部分是红色题材,比如《八女投江》《沙湾往事》等;一部分是描写历史人物的,如以孔子、关公、李白、杜甫等为主题的作品;还有一部分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出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作品。而现实题材作品,则寥寥可数,我的印象里也就《鹤魂》《敦煌》《天路》等几部。可以看出,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确实是一个大的缺憾,舞蹈艺术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左青说。
“创作现实题材作品只能从现实中去提炼,既要让观众看懂,又要高于生活,表达英模人物的情怀、担当以及精神世界,确实挺难的。”《逐梦云天外》的编导应志琪说。《逐梦云天外》是以我国首架自主研发生产的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为灵感创作的舞剧,力图展现科研工作者由思索探寻到攻坚克难、再到理想实现欢欣鼓舞的过程,生动反映了当代青年对梦想的追求。“为创作这个作品,我们深入到了C919的总装车间和工程师们进行交流。他们车间的标语就是‘长期吃苦、长期奋战、长期拼搏、长期奉献’。这是一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我们虽然感受到了他们的艰难和压力,却不知道他们具体在干什么。那么,如何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他们?我们当时真的很茫然。所以,我们现在只是走出了探索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会对作品进行进一步打磨。”
“现实题材创作对于舞蹈来说是个大难题。一是你不了解你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生活——不深入生活,你无法表现;或者深入了生活,却没有用舞蹈的眼睛去捕捉到舞蹈的现象。二是要弄清楚,如何把生活中的美,变成肢体和人物形象的美。”左青说。对此,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认为,现实题材创作需要研究舞蹈语言及其规律,尤其是要研究如何运用那些或来自于生活,或来自于传统民间舞的语汇,进而创作独一无二的形象。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认为,许多舞蹈作品和当代生活、当代审美没有多大关联,和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们也没什么太大关系。“功夫在舞外。无论是什么题材的作品,只有抓住和现代人情感相通的地方,真正和现代人产生关联,创造我们今天的审美,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才能打动我们。”许锐说。
民族民间舞蹈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与会专家关注的另一个话题。“舞蹈《爹娘·争吵》提出一个概念叫‘舞台化民间舞’,这个概念让我产生了兴趣。一些舞蹈作品搬上舞台后,常常会发生很大的误解。可能报的是民间舞,但观众一看,却认为这不是民间舞而是现代人编的。所以这一类作品需要区分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类的舞蹈,叫民间舞没有问题;但那些只是在创作中运用了民间舞素材的作品,就不要轻易直接叫民间舞,而可以叫做舞台化民间舞。”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说。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也认为,对于某些作品而言,舞台化民间舞这样的表述可能更清晰准确一些。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在评价舞蹈《海阳有个王大娘》时指出,该作从文化传承层面表现出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新状态,通过剧中主人公王大娘和王大娘的梦来构成一种传承关系,在表达层面有突破性。原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副团长刘晶认为,这些年涌现出了许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创作的作品,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如何对素材进行精准的提炼,使作品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性。北京舞蹈学院田露教授在评价舞蹈《牛头祭》时指出,作品有形象感,有民间语汇的提炼,但是在队形调度上偏于大众化,而且应该根据人物内心情感更好地处理舞蹈的节奏。“民族民间舞蹈不能动不动就向大歌舞、大晚会的方向靠,否则原本质朴的东西就不在或者减弱了。”冯双白在评价舞蹈《阿嘎人》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