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舞剧 > 资讯 >

王媛媛:10年,我们完全靠票房生存了下来

2018-11-30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高艳鸽

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十周年作品展演将登陆北京天桥剧场

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的舞剧《夜宴》剧照

2008年,王媛媛创立了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当年12月,舞团的首演作品亮相北京天桥剧场。10年后,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依然是国内目前唯一的集当代芭蕾和现代舞于一体的民营院团。这10年间,舞团创作演出舞剧17部,在世界30多个国家60多个城市留下演出足迹,也将作品带到了中国多个城市。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十周年作品展演将于今年12月8日登陆北京天桥剧场,这是王媛媛对舞团10年之路的回望。

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十周年作品展演,汇集了王媛媛十年作品的精华,包括《夜莺与玫瑰》 《安魂曲》 《野草》 《霾》 《风声鹤唳》等舞剧作品中的段落,现场演出将会辅之以影像资料,以多种形式回顾舞团走过的10年。王媛媛将这次展演称之为“立体纪录片” 。“10年对谁来说,都不算很短的时间。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坚持做10年,做到一定程度,都有可能成功。 ”她说,过去的10年,她把青春和爱都奉献给了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舞团每到一座国外城市演出,就会在演出地图上按上一个小钉,如今看着地图上的全球巡演足迹,大家都很有自豪感。

10年来,王媛媛为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创作的作品,既有改编自文学作品的《野草》 《夜宴》 《夜莺与玫瑰》等,也有为舞团打开欧美市场的《霾》 ,关注战争的《毒》 ,关注战争中普通人命运的《风声鹤唳》等。在王媛媛看来,每一部新的作品,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创作出来后,它们的不断成长使舞团得以延续,并成为舞团存在的意义。

这其中,有些作品表现出了持久的生命力。比如创作于2009年的《霾》 ,王媛媛说,这部作品带着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走向了全世界,“我们一度把《霾》的布景存在欧洲,以方便在那里一直巡演” 。截至目前,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在国际上演出场次最多的就是《霾》 ,其次是2012年的《野草》 。2015年, 《毒》被创作出来后,也受到国际上的很多邀约。王媛媛说,“我们完全是走市场,哪里的市场买我们的作品,我们就会走向哪儿。 ”

10年的演出经历,王媛媛发现,对于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的作品,国内和国外市场的接受度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别。中国观众接受度更高的,是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故事性强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它们的生命力就在中国。 《霾》 《野草》《毒》这三部被国外市场认可、受国外邀约最多的作品,它们的共性是,有一个大家愿意去探讨的主题,同时舞台视觉的呈现又是“当代”的,动作很好看,大家愿意去看舞蹈,并且从中生发出想象。

“国外观众观看演出时的反馈,给我的感受是,越是抽象的,他们反而越能理解。比如《野草》中的第二章‘影的告别’ ,观众特别喜欢,会站起来欢呼鼓掌。 ”王媛媛分析,“可能是因为我创作的初衷,并不想强加给观众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实质上,我是想要跟观众对话,而不仅仅是我说给你们听。这样的一种沟通形式,可能是这几部作品受国外观众欢迎的原因。 ”

去年,北京当代话剧团成立。成立后的第一部作品,是由陈数主演的《海上夫人》 。王媛媛跨界为话剧导演,执导了这部易卜生剧作。明年,她将再次跨界,和爱沙尼亚的一位音乐家合作一部歌剧和芭蕾结合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荒野挽歌》 。这部作品明年9月将在爱沙尼亚首演,并将有40多位歌剧演员参演。

“创新,寻找新的可能性,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王媛媛说,对于这样的跨界创作,她内心并不惧怕,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合作,让她觉得“好玩” 。跨界创作时,她考虑的是如何将不同的艺术门类“互相利用” 。明年的那部歌剧和芭蕾结合的新作品,她将使歌剧演员成为视觉的一部分,而不是往常歌剧舞台上那种演员们单纯的合唱或独唱。

10年前,创立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是因为王媛媛不再满足于只为其他舞团创作作品,“像是交作业,有些作品首演之后就再也看不见了” 。作为创作者,最过瘾的事情是为自己做作品,是自己有感而发地去创作。她希望做自己的作品,并永远“保护它们” ,让它们能一直演出。10年后的2018年,截至目前,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国外市场的演出档期已经排到了2020年。王媛媛说:“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作为中国舞团,以自己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同时, 10年来,我们完全靠票房生存了下来,这一点,我们感到挺骄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