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演唱会“变形记”
2015-08-06 发表|来源:山西晚报|作者:李霈霈从1999年太原的第一场拼盘演唱会开始,16年里,本土演唱会市场经历了新鲜、红火、惨淡、回暖、再红火的过程,在这场“变形记”中,无论是演唱会的模式和水准、售票的方式、观众的意识、宣传的革新……很多东西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改变。
这些改变,是一个演出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往往答案就在问题中,通常规范就在犯规后。
以前看“拼盘”现在看“巡回”
在记者的记忆中,太原第一场演唱会,是1999年由费翔、韩红、孙楠等人组成的拼盘演唱会,当时很多歌迷在老体育场的后台等待,希望能跟费翔合影。2000年张信哲太原演唱会的到来,让本土观众第一次知道什么叫“个唱”,但这样的专场演唱会毕竟还是很少,大多数都是拼盘演唱会,当年一场演唱会结束后,有观众向记者这样感慨:“能看到张柏芝、孟庭苇、林志炫这么多歌手,门票买的真值了!”
1999年到2007年中,拼盘演唱会和个人演唱会夹杂着输送到太原,当年大家的消费心态是“明星演唱会,你看过谁的?”就连周杰伦第一次到太原,也是加盟“拼盘”的节奏。据本土一位已经退出“演出江湖”的老操盘手讲,当年很多港台歌手的报批手续很繁琐,如果大家打包在一起,反而省事,这也是“拼盘”当年流行的原因之一。
“现在来太原的,都是高品质的个人巡回演唱会!”本土演出市场资深演出商段晋伟说。无论是周杰伦、汪峰、张惠妹还是邓紫棋,这些演唱会的规格与全国一线城市无异,而且“巡回”演唱会的特点就是“打磨无数次以后的精品”,品质有保证,不同于以往“一锤子买卖”的演唱会,“巡回”演唱会更注重口碑,如果一场演砸,后面的城市以及打算加盟的城市的演出都会受影响。“以前的拼盘演唱会,因为每个歌手都是3首歌就走人,简单说就是商业走穴,他们不需要对舞台负责,所以在舞美、音响方面制作粗糙。”段晋伟说,“甚至发生过歌手上台不化妆的情况,没有人对演出质量负责。”
如今,经过高品质演唱会的洗刷,加上《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的火爆,观众对歌手的现场表现和演唱会水准都有提升,审美要求有改变。
以前“关卡”多现在有“规范”
当年,很多演出商都抱怨过,太原演出市场水太深。除了市场不成熟带来的票房不稳定等因素,更主要的是演唱会要经历“雁过拔毛”的层层关卡。
本土某资深演出商告诉记者,当年从办理演出许可证开始,到安保、场地、广告客户、媒介宣传等流程中,处处都有关卡,演出商为了不出钱,只能用门票置换,2011年的周华健演唱会,总共就8000张票,其中送票、赠票竟然占了25%。这个现象直接纵容了“赠票”和“要票”的演唱会消费习惯。“要票就如同跟主办方要钱一样,但大家忽略了,吃碗面也是要成本的,一共卖6000张票,可能5000张才能收回成本,但碍于情面和疏通关系,只能大量赠票,而很多赠票在演唱会开始前又被个人以低价贱卖。”本土某资深演出商感慨:“往往观众在看演唱会时激动得不行,但主办方却在角落里偷偷掉眼泪,因为赔钱了。”
因为卖票不挣钱,很多演出商只能将盈利模式寄托在“保底冠名”上,在太原成功举办过周华健、张学友个人演唱会的上海天莱公司负责人蔡总曾透露,演唱会的明星费用和音响设备(个唱比拼盘要求高)产生的费用最大,如果举办地商家能将“大头”费用承担下来,按他们的说法是有了“保底”,演唱会才能做。因为售票收入变数太大,加上层层“关卡”需要“赠票”疏通,单靠卖票挣钱的演唱会绝对赔钱。主办过陈慧娴巡回演唱会的阎总告诉记者,当年一场演唱会的VIP票或贵宾票,实际卖不出去,因为大部分高价位票会“到达”主办方合作的客户和媒体手中,作为宣传费用,这样从数量上损失最小。
但“保底冠名”的做法,有点像“找暴发户办演唱会”,毕竟,不是每次都能找到暴发户,而且暴发户的出现也不规律。记者曾经遇到,有赞助方拿着操办拼盘演唱会的钱、开口点名“只认识刘德华”的霸道。这样完全靠赞助解决问题、忽略票房的操作模式,其实反映的是演出市场的恶性循环和不成熟表现。
如今,太原的演唱会市场化运作越来越好,“要票难”反而成为现象,“很多关卡都少了,最近两年一步步好转,杜绝要票。但还有其他部门习惯性要票,希望相关部门的市场化意识能够提高。”本土某演出商表示。此外,演出许可证的办理也相对容易了,不像前几年那么“唯一性”,现在除了省、市演出公司,很多民营公司都可能申请办理,如此,“关卡”单位的能力也就弱化了。
以前“手工卖票”现在“票务监管”
以前有“赠票”,现在得“花钱”,除了市场越来越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以第三方监管平台身份出现的票务公司,取代了曾经的“手工卖票”。
2011年的刘德华太原演唱会,一张门票的免费获得,成为“人脉广”的体现,主办方巴黎春天的女负责人的办公室、楼梯间挤满以各种理由来拿票的人,有专业的出纳和会计负责数钱和数票,工程浩大。张学友演唱会之前,主办方所在金港大酒店套房里,从桌子到地板堆满了票,五六人组成的小团队专门负责出票,甚至还有一套签字盖章取票的手工流水线。有很多演出商在演唱会之前,专门在本地临时招聘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或打零工的人,专门处理半个月内的售票服务,演唱会结束后“散伙”。“传统的手工票作业,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票面有损毁,易产生误差,人情票也容易在这里产生。”中演票务通太原负责人汤总说。
2010年10月17日,滨河体育中心上演了一场拼盘演唱会,歌手包括齐秦、王杰、巫启贤、彭佳慧等等。这场演唱会的售票业务是中演票务通代理的,这应该是本土演唱会最早使用第三方监管平台。“当时太原还是手工票,我们公司刚落地太原,就去找主办方沟通谈合作,最终拿下门票代理,因为流程化作业非常科学有效,我们给客户提供的销售数据非常真实,首次合作后大家彼此建立了信任。”汤总说。
如今的本土演出市场,票务公司已完全取代“手工卖票”,一切都系统化了。但还是有些人不太明白,希望能从票务公司拿到免费票。“我们就跟卖飞机票、火车票一样,就是一个窗口平台,我们没有免费票或打折票。”汤总希望观众明白,票务公司在演唱会中担当什么角色。因为在售票过程中,他们总会遇到一些无厘头的故事,比如陈奕迅演唱会,有歌迷问票务公司“花多少钱可以跟陈奕迅合影?”工作人员需要花很长时间去解释。
票务公司的出现,是演唱会的进步和升级,但要观众转变意识还需要时间。本土资深演出商段晋伟告诉记者,因为赠票少了、免费票没有了,要花钱看演唱会的观众往往存在这样的心理:等待最后的“跳水价”!于是,有人从网上、黄牛手中买便宜票。如此,却让假票有了市场。“一个成熟的演出市场,应该是一开票就卖得差不多了,但这种情况在太原从未有过。”段晋伟说。而假票带来的纠纷和冲突,让票务公司也很伤脑筋。
总之,演唱会没有便宜票卖,是演唱会主办方对观众想说的真心话。
以前依靠“传统媒介”现在玩转“新媒体”
以前,一场演唱会到太原,主办方会找电视台、电台、报纸(有时还会找114查号台)等不同媒介作为合作伙伴。媒体负责报道演唱会的筹备情况和最新进展,以促进卖票,而主办方会用演唱会门票作为宣传费的置换。
从几年前开始,很多传统媒体慢慢意识到,很多演唱会来太原后不再找大家“帮忙”了,因为票务公司承担了这个角色,而更多新媒体平台宣传效果,比传统媒体更快速有效。
作为山西演出市场的新媒体达人,张振华自己就经历过“新旧媒体”的转变。“很多年前,我也在传统媒体,演唱会的宣传也就是常规报道。三年前,我帮演唱会做宣传,主要阵地是论坛社区和微博。如今,微信等线上线下的玩法太多了。”去年周杰伦演唱会的项目刚确定时,主办方找到张振华,他们做了一个“先付先抢”的销售策略,当张振华把这条消息放进自己的微博,单条消息的阅读量瞬间达到60万以上。等到今年的许巍演唱会时,新媒体玩儿法就更多了。“我们做了一个‘一元众筹’活动,一张380元的门票,由380人众筹,有一个人可以获得这张免费票,但大家都有均等的抽奖机会。”半个月前的张惠妹演唱会,新媒体从线上“开通张惠妹唱功比拼的报名通道”,运作到线下的活动举办,互动效果非常好,而且省时省力。
曾经,同行竞争的演出商非常忌讳“项目撞档”,如今,很多主办方希望“打包作业”……太原演出市场虽然还有待成熟和规范,但正在朝良性发展,且具备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