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演唱会/音乐会/晚会 >

戏歌《中华》:新时代合唱作品的新气象

2023-11-23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王荔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咏是内心外化、抒发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合唱作为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深受大众欢迎。

戏歌《中华》作为近年来山西原创的3首戏歌合唱力作之一,融入歌曲《国际歌》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标志性旋律,发布数月已唱响海内外。11月初,中国合唱协会新时代合唱研讨会在中北大学举行,中国合唱协会九届代表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原创戏歌合唱《中华》为示范进行研讨,以引导全国创作更多新时代合唱作品。以下为研讨会发言主要内容:

金巍(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曲家):合唱是一种世界语言,一百多年前传到中国,然而,如何把这个世界语言变成我们民族的,又如何使我们民族的语言变成世界的,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一代代的中国音乐人。戏歌《中华》把戏曲音乐的创作方法用在合唱作品创作中(或者说把戏曲音乐合唱化)在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这样的探索应该有更多的尝试。其次,《中华》整首歌曲旋律自然流畅,朗朗上口,做到了好学、好唱、好听……符合群众合唱的特点要求,老幼皆宜,不受年龄的限制。这种从深厚的民族文化中提炼出的旋律主题,应始终是我们音乐创作的“根”,是音乐的“灵魂”,让民族的语言成为世界的语言将是我们所有文艺工作者永远的使命。

严圣民(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合唱协会会长,浙江音乐学院院长):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向全国推广山西原创戏歌合唱《中华》。推出这个作品,是山西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举措,是山西文艺工作者文化自信、自强的体现。浙江省创排了歌剧《红船》,合唱《中华》这首歌词有:红船扬帆使命担,神州热血荐轩辕。我们将在浙江传播《中华》合唱,与歌剧《红船》共同扬帆担使命,唱响新时代,弘扬正能量。

甘霖(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作曲家,指挥家):伟大的时代,必然要产生伟大的作品,《中华》这部作品,产生在有民歌海洋之美誉的山西,绝不是偶然,有它的产生土壤。我认为这个作品,是新时代合唱精品,具备全球全国传播的艺术水准。11月8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暨漳州市大剧院落成交响音乐会,我作为艺术总监和指挥,《中华》合唱作为压轴节目隆重推出。

关序(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指挥家):多次在微信中看到山西合唱团演唱《中华》合唱,又看到山西合唱团赴土耳其世界合唱研讨会与22个国家艺术家同台唱《中华》,心情无比激动。山西以《中华》合唱新作品,把中国好声音传向世界,是文化走出去、文化自信、文明互鉴的领头羊,全国的好榜样。一个省有原创音乐作品,才有生机,群众广泛传唱这个作品,才有真正的艺术生命力。

李刚(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庆典合唱第一人,著名指挥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合唱之和在和谐、和睦、和而不同,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是合唱艺术的魅力。《中华》歌词立意深远、波澜壮阔,站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高度,凝炼浓缩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曲调清新流畅、朗朗上口,京韵铿锵、京味十足,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和底色,巧妙运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国际歌》旋律动机,可谓优秀京韵合唱的典型代表。

许德昌(中国合唱协会理事,全国优秀教师,国家大剧院童声合唱基地合唱团指挥):山西是文化大省,大家更多谈的是文物或者其他什么。《中华》是一首小作品,却写出了大文章,引起人民群众共情共鸣,全国传唱,这就是时代华章。目前,虽然每年数以万计的新创音乐作品不断推出,但这样高质量的作品还是太少了,我们要向山西学习,还要做出更多像《中华》一样的时代精品。

袁垒(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合唱协会会长):《中华》从今年2月份《表里山河》音乐会首演后,深受合唱团喜爱,4月底应国际合唱联盟邀请,赴土耳其世界合唱研讨会闭幕式,与22位国家合唱艺术家同台展演。在2023年山西省合唱大赛上,初赛、复赛中百余合唱团唱《中华》,充分体现了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这个作品的时代价值。目前,已经有北京、浙江、云南、宁夏等十几个省(区、市),准备近期排演,大家的积极性特别高。

李培智(中国合唱协会原理事长、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华》是山西继《立秋》《一把酸枣》《解放》舞台艺术精品之后的一部音乐类经典之作。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是合唱创作的源泉之地。新时代创作出《中华》等合唱新作品,为全国起了引领作用,我已向新一届理事长马俊英同志建议,明年初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全国新时代合唱作品展演音乐会”,我将不遗余力,让全国更多优秀合唱团演绎戏歌《中华》。

赵纪虎(山西省艺犩民族乐团团长,原太钢文工团团长):《中华》词意深远,文笔流畅,逻辑贯通,情感醇厚,它用国粹京剧+现代歌曲+音乐视频的融合呈现形式,以名家演唱+人民踊跃传唱+全媒体互动的传播方式,使这部戏歌成为打动人、鼓舞人的新时代力作。整个作品仅用182字,便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特别是重点弘扬了伟大建党精神,讴歌了新时代的伟大事业,高度凝练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王燕平(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北大学艺术学院源于合唱,从2004年开设音乐专业起,即坚持守正创新,希望通过合唱艺术与民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打造山西艺术的响亮名片。受《中华》启发,我想谈以下两点。第一,我们要寻根,要找自己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民间、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合唱这一具有传播力、影响力的形式,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探索民族文化发展道路,在实践与创新中不断成长。第二,我要谈国际性及传播性。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故乡,从元代到今天,文脉没有断过。山西民歌有它自己的属性,即上下句的结构便于传唱。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的背景下,我们也应该着力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使山西文化走得更远,让世界看见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