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之歌》《歌八百壮士》《在太行山上》的来历
2020-09-07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冯倩——音乐史学者晨枫讲述的抗战歌曲创作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回顾英雄岁月,重新聆听抗战歌声,那感人肺腑的激昂旋律依然鼓舞着我们。8月26日,我们一行来到年逾八旬的军旅词作家晨枫位于北京的家中,听他讲述几首抗战时期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后的故事,重温抗战精神,汲取新时代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夜写就《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70多年过去了,每当《游击队之歌》的旋律响起,游击队战士灵活、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形象仍然生动地浮现在人们眼前。在晨枫看来,这首歌能被时代刻录下来,主要是因为其情感的真挚,而这种真挚的情感源于作者对当时处于救亡图存危难时刻每个中国人精神需求的深刻体悟,只有作者和人民大众在情感上契合之后,写出来的作品才能获得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说起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时间拉回到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大同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战首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几个月后,115师主力343旅驻扎在山西洪洞县白石村温家大院。恰好此时,由贺绿汀等文化名人组成的“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也辗转来到了山西抗日前线。到白石村一带慰问演出时,贺绿汀聆听了343旅政委萧华对平型关大捷的生动描述。当时正值八路军首个炮兵团组建前夕,这对八路军来说是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尤其是当听到炮团的大炮是从同日军的战斗中缴获的,贺绿汀内心格外激动,创作灵感被激发,虽然当时正值寒冬,但在温家大院的一间瓦房内,他还是连夜连词带曲写出了这首《游击队之歌》。歌词通俗易懂,旋律轻快流畅、生动活泼,尤其是富于弹性的小军鼓一般的节奏贯穿全曲,营造了浓厚的战斗氛围,歌声中仿佛能看到潜伏在森林中的游击战士随时准备战斗的情景,再现了游击队员们机智勇敢的生动形象。
不久之后,这首歌曲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召开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的晚会上首次演唱,朱德、任弼时、徐向前、聂荣臻、贺龙等一大批八路军高级将领听后一致拍手称好。很快,这首歌就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传遍了各个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战场,成为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的精神力量。
《歌八百壮士》多次唱响银幕
另一首抗战歌曲《歌八百壮士》因为故事感人肺腑、鼓舞人心,多年来,多次被选为电影主题曲。目前正在热映的电影《八佰》讲述的也是当年的那段历史。
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桂涛声,原名桂独生。1928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到了上海,在读书生活出版社做编辑。由于被国民党反动派发现藏有马列主义书籍,被抓进监狱关了近6年,直至1937年初才得以释放。出狱不久,淞沪会战爆发。
在淞沪会战失利的国民党军队决定撤退时,为了让西方听见上海的枪声,蒋介石特意留了一个营的部队,也就是由副团长谢晋元率领的88师262旅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即后人不断称颂的“八百壮士”。将士们在上海四行仓库坚守了四天四夜,寸步不让,在全国引起轰动。
这场保卫战大大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桂涛声也深受鼓舞,很快就写出了歌词《歌八百壮士》。歌词感动了音乐家夏之秋,他迅速为之谱曲,随即由歌唱家周小燕演唱。由于反响颇佳,曲作者便将其改编为四部合唱,在当时的武汉民众歌咏大会上演唱,进而传遍全国。
晨枫说,这首歌的歌词一开始就高唱“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高唱“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这些歌词正气凛然、豪迈壮烈,唱出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所以能长久不衰。而写完《歌八百壮士》的桂涛声,奔波在山西、湖北、陕西等地从事抗日宣传,继续创作抗战歌曲。
大人小孩都会唱的《在太行山上》
七七事变后,桂涛声到了山西陵川县的牺盟会民众干部训练班。当时,八路军的三个师正在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随游击队转战陵川的过程中,桂涛声亲身感受到抗日军民这个真正的“铜墙铁壁”,他触景生情,从心底迸发出《在太行山上》的歌词,随手写在香烟包装纸上。到达武汉后,他把这首歌词拿给正在武汉进行抗日歌咏运动的冼星海谱曲。1938年7月,在武汉纪念抗战爆发一周年的宣传周歌咏大会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首唱,听众大声喝彩,就此开始流传。
这首歌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有悲壮抒情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也有坚定有力的“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所以,不仅太行山的八路军、游击队将它当成队歌,就连老百姓也人人会唱。
1938年冬,冼星海北上延安路过西安时,西北电影公司正在筹拍电影《风雪太行山》,约冼星海作曲,冼星海就将这首歌推荐给了剧组。1940年,由贺孟斧导演、谢添等主演的《风雪太行山》上映时,作为该片主题歌的《在太行山上》首次在影片中唱响。
“抗战时期最活跃的文艺就是抗战歌曲,应该说在我国百余年的近现代音乐史上,抗战时期产生的歌曲作品数量之大、参与创作的人员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后来也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是全民抗战,抗战是唯一的主题,在情感上极容易引起共鸣,这和现在某些为文造情的歌曲当然不同。”晨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