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晋剧坤生谢涛
2017-04-25 发表|来源:山西戏剧网|作者:佚名谢涛曾先后荣获中国戏剧奖梅花奖、中国文华奖表演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第三届巴黎中国戏曲节最佳女演员奖、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和第八届中国文华戏剧奖表演大奖。2017年,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将特殊贡献奖授予了她。
晋剧沪上之行
2005年,谢涛带着晋剧《范进中举》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整个演出盛况空前,轰动了上海滩。距离文献记载的晋剧前一次上海之行,已时隔六十九年。
凭借在《范进中举》中的精湛表演,谢涛荣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通过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平台,《范进中举》又被推到了巴黎,参加了巴黎中国戏曲节并且获奖。谢涛对于上海这个大平台和大舞台充满感激。
传奇与充满挑战的晋剧之路
由于晋剧的声腔高亢激昂,因此戏班中女演员出演老生和小生的现象极为普及,晋剧也诞生了以丁果仙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坤生”。
谢涛最初学习的是旦角行当,没几年谢涛转投了须生行当,由此真正开启了一条充满传奇和挑战的晋剧艺术之路。在拜师李月仙、郭彩萍等女唱男的名家之后,谢涛一下打开了眼界,加之当时环境下对自身条件的一种认识,促使了她期待重生。
坚持原创、敢于挑战自身的形象塑造能力,是谢涛艺术生涯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晋剧《丁果仙》中,谢涛塑造了晋剧前辈艺术家丁果仙这一角色,不仅要扮演生活中女性身份的丁果仙,还要再现丁果仙在舞台上扮演的须生行当。这种自由穿梭于行当之间,完成角色转换的表演,极大地磨炼了谢涛创造角色的功力。
谢涛说她第一个学会去创作角色的戏便是《丁果仙》。在十几年对传统功夫戏的继承过程中,同时又经历了十几年的舞台经验和磨炼后,这出新创的戏应该是她艺术道路上最记忆犹新的剧目。
谢涛常说舞台和生活不一样,舞台上是铮铮铁骨的硬汉,而生活中则是实实在在的女人。但有时为了塑造角色,谢涛在生活中不得不做出牺牲。虽有不舍,为了艺术,她将从初生开始就蓄的长发都剪掉了。
色彩斑斓的戏剧人物画廊谢涛的代表作有《范进中举》、《傅山进京》、《于成龙》等,均为原创剧目,所饰演的人物生动鲜明、各有其貌,这一个个舞台形象,足以构成一道色彩斑斓的戏剧人物画廊,令人惊叹不已、经久难忘。
谢涛认为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比如在《范进中举》中,为表现范进那样一个自卑龌龊且不得志的社会底层的文人,她尝试了“跳椅子”的戏曲表现手法,虽然在舞台上很吸引眼球,但实际是很吃功和危险的。
2007年,正值傅山先生诞辰400周年,晋剧《傅山进京》应时而生。《傅山进京》的成功使得古老的晋剧恢复了鼎盛时期的活力与魅力,谢涛成功塑造了傅山先生,这也成为她个人表演艺术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为了更好的表现他,谢涛仔细揣摩和观察,将他的“倔”在形体动作上表现了出来。
《傅山进京》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使得观众对谢涛之后的《于成龙》寄予更高的厚望,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谢涛认为《于成龙》是多侧面的,通过不同的侧面展示他的智慧、情绪、文化,包括与百姓那种最接地气的感情。这部剧里运用了很多戏曲的台步、功夫、跬步,丰富了人物的性格色彩。
谢涛说若想把晋剧带到更远,而她能将时间分成三部分的话:三分之一时间她会在广阔的基层演出,三分之一时间分配在城市的剧场,最后三分之一时间要走出国门去积累。而如何把戏曲带到国外并能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接受,她说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应该认识到中国剧种的优势,并注入现代人的理解和审美,然后再将其呈现在舞台上,这样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将会欣赏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