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创新与交流 ——音乐剧“引进来”“走出去”的探索之路
2024-09-03 发表|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丁贵梓作为舶来品,版权剧中文版制作是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近年来涌现出《剧院魅影》中文版、《粉丝来信》中文版等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作品。在广泛吸纳海外音乐剧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翻国王棋》《蝶变》等原创剧目如今走上了版权“出海”之路。版权交流与合作,为中国音乐剧市场带来了新气象,也引发了新思考。
本土化改编在于内容至上
按照版权方参与制作的程度,音乐剧版权合作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复刻原版,较少出现本土化调整,通常适用于来自美国百老汇、英国伦敦西区等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经典作品;另一类是在版权沟通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本土化改编,在新近出现的版权剧中较为常见,《粉丝来信》中文版和《蝶变》韩语版均为此类。其中《粉丝来信》中文版由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制作出品,在2024中国(天津)演出交易会上揭晓的2023年度中国演出市场票房榜单中,位列音乐剧类第四,市场表现不俗。
《粉丝来信》中文版制作人王海笑介绍,中文版制作的原则是抓住原版故事的精髓和情感表达,具体哪些部分要进行本土化、本土化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作品最后呈现的完整性。“在遵循这个原则的基础上,《粉丝来信》的版权沟通是正向的,韩国版权方也给予我们一些创作空间,让故事与中国观众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这是双方一致的目标。”他说。
因此,《粉丝来信》中文版将故事背景改为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租界,以更贴近中国观众,但保留了原版部分人物设定,以保证故事结构完整。在充分汲取原版精华的基础上,中文版导演高瑞嘉将创新点落在了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上,通过对原版人物动作的调整,将人物关系从“他救”转为“自救”,引发观众共情。
《蝶变》的版权输出同样采用这种中外联合制作的模式。日前,在韩国首尔大学路首演的音乐剧《蝶变》韩语版中,旗袍、弄堂、江南小调等极具东方韵味的元素被完整保留,改编的重点在于舞台调度、舞美灯光等呈现方式上。作为出品方之一,戏剧厂牌“一台好戏”首席执行官、制作人汉坤坦言,这种处理方式是在中韩双方在尊重原作立意、结合市场实际、打造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沟通的结果。
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前提下,为了让韩国观众更能接受中国的故事设定,主创团队也进行了诸如在音乐中加入部分弦乐元素等尝试。“跟创作者充分沟通,深入了解创作意图和目的,在这个基础上也要有一定的开放程度,相互给予本土化表达的空间。这有赖于创作者、制作方的深度沟通。”汉坤说。
版权合作锚定行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音乐剧行业尤其是上海驻演小剧场与韩国版权合作密切,许多中小剧场作品通过版权剧制作的形式落地中国。“我们在进行版权合作时,更看重韩国音乐剧行业发展所形成的标准化。”汉坤说。在他看来,这类版权剧体量小、制作灵活,有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外创作者的深入交流合作也能迅速培养起一批音乐剧专业人才,带动中国音乐剧原创力量的提升。
以上海亚洲大厦星空间为例,其最初发展战略主要是引进海外音乐剧作品并制作中文版,如“一台好戏”引进的《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等。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运营团队的不断成熟,星空间发展重心逐步从改编走向原创。到2023年初,星空间上演的原创作品占比超60%,《翻国王棋》等广受观众喜爱的原创音乐剧累计演出近千场,并开始了版权输出之路。
从国外作品涌入上海亚洲大厦,到原创剧目扬帆出海,中国音乐剧在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路上迈出了一步。在汉坤看来,其意义在于真正打通中外音乐剧内容创制和人才交流的通道。“版权合作就是了解国际市场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过程,它扩展了我们的国际视野。”他说。
无论引进借鉴还是深耕原创,在版权剧制作过程中博采众长,创作优秀的作品、寻找中国音乐剧的叙事方式,都应是一以贯之的目标。
“这些年,部分剧目越来越流量化,观众渐渐远离,从而加剧恶性循环。”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肯定了《粉丝来信》中文版为实现“戏大于人”而做出的努力。“观众更愿意看到演员和这部戏结合而产生的魅力。演员可以将个性带入角色,这些立体丰满的角色也能让演员的优点被观众看到。”费元洪认为,这是音乐剧行业能够更长远、良性发展的状态。
“我们要警惕看到国外市场效果很好的戏就盲目引进的做法,因为这是在别国的特定时空中产生的结果,不代表来到中国也同样会成功。”他说,从业者要思考如何提升中国观众对版权剧中文版乃至中国戏剧的接受度,根据观众需求,在中国的时空环境中寻找属于我们的叙事方式,做出让观众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