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换丑行表演艺术的“人民性”
2019-01-28 发表|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游耀旺被誉为“中原第一丑”的金不换日前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豫剧牛(派)丑行经典剧目《七品芝麻官》 《卷席筒》 《唐知县斩诰命》 。金不换以其作品深厚的人民性审美特征、笑中有泪的喜剧风格、夸张滑稽的表演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和追捧,以至于演出谢幕后,几度返场加唱。
群丑荟萃 烘云托月
金不换本次演出的三部作品中都设置了多种丑角形象,有丑生、丑旦、丑官、丑婆子等等,这些形象共同构成了作品中的社会众生相和社会百态图,同时这些形象又相互映衬,形成以丑衬美、化丑为美的艺术效果。尽管同样作为丑行,同样在外形上有着“非常态”征象,同样起着插科打诨、滑稽调笑作用,但金不换塑造的丑角形象却深刻反映出人民大众的传统道德观念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无论是《七品芝麻官》《唐知县斩诰命》中机智勇敢的唐成,还是《卷席筒》中善良、淳朴的张苍,都离不开众丑行的烘云托月。唐成不畏权势、清正廉明,为林秀英打抱不平、讨回公道,这与官场中那些只知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蛀虫”形成鲜明对比。严雪娇仗势欺人,按院官员们推三阻四、颠倒黑白,唯有唐成为民做主、秉公办案。正是贪官污吏的贪污腐败,才凸显出唐成廉政勤政的可贵。张苍助兄赴试、解救兄嫂,与其母心狠手辣、强悍泼辣形成对照,也与官府中金钱至上、丑态百出的官吏们形成对照。 《卷席筒》中的县官比起《窦娥冤》中的桃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来告状的,都是我的衣食父母。 ”唐成与张苍虽貌丑,实心美,正如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使用的“美丑对照原则” ,借克洛德、弗比斯形象的阴险狠毒、卑鄙自私,反衬出卡西莫多的纯洁善良。
在表演上,金不换博采众长,跟随丑角大师牛得草先生学艺后,又先后拜中国京昆表演艺术家钮骠和中国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朱世慧为师,加之由须生转向丑行的经验条件,使得金不换的表演自成一派、独具特色。金不换勤学苦练,坚持演出,每年演出量高达四百余场,这不仅锤炼了金不换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性,同时也使其四功五法的表演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金不换善于将生活真实提炼为艺术真实,将生活中不优雅、甚至刺耳的笑声予以夸张化,运用抖、颤、拖的方式将笑声进行变形,使其尖细悠长,既营造出滑稽的喜剧效果,又塑造出风趣幽默的人物性格。同样是丑角官员的帽翅功,按院官员们着重在身形上下功夫,将角色“拟态化” ,以龟的形象为模仿对象,伸颈哈腰、抖动帽翅,表现出见钱眼开的性格特征。金不换则以表情和技巧取胜,通过鼓动双腮、“竖辫子”等技巧展示,将人物内心的愤懑不平表现得活灵活现。
代人民立言 展人性之美
金不换作品中的廉政戏、家庭戏、风情戏等都以喜剧为镜,照射出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正是人民大众所关注和喜闻乐见的。
花部之所以取代雅部而称胜于剧坛,除了雅部自身因素外,更是因为“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 。清官戏之所以屹立于剧坛、久演不衰,除了其故事情节曲折迂回之外,更是因为清官形象寄托了人民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百姓生活艰苦、受尽压迫,面对强权而又无可奈何,遂把希望寄托于清官身上,企图通过正直清廉的清官来洗刷冤屈、惩恶扬善。金不换主演的芝麻官便是这样一位以民为主、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其中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演戏不如百姓意,干脆回家去种地”等经典台词脍炙人口、传为绝唱。在《唐知县斩诰命》的结尾还直接用大段唱词警醒世人善恶有报,告诫官员们为民服务。与其说这是芝麻官的为官之道,不如说是百姓的心声流露。金不换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近些年我们也在探索廉政戏,教化于人,让人从艺术当中悟出人生,就是让人走正路。我们每一个戏都有它的看点,都有它现实的教育意义,廉政戏就是让人人遵法、守法、懂法” 。因此,金不换的作品不仅从人民出发、为人民发声,更是为人民抒情、为社会奏响时代主旋律。
金不换的作品除了表达了符合人民大众的价值观外,其中塑造的人性之真、人性之善也十分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要求。张苍固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作为社会底层人民,面对严刑拷打、流血杀头,他必然又有害怕、懦弱的一面。金不换在这两种性格转换之间把握得十分到位,替嫂投案、匡扶正义,张苍毫不退步、坚守本心;公堂审问、法场就刑,张苍又装疯卖傻、浑身瘫软;一旦危机解除,张苍立马又恢复活泼开朗、幽默乐观的一面,他装神弄鬼,吓唬嫂嫂,张氏吓得昏死过去,又帮助兄嫂一家团圆。这样的角色更符合和尊重人物生命的本体特征,只有真实的人物形象才会引起观众的同情和共鸣,只有真实的人物形象方会让角色丰满立体、深入人心。
以弱胜强 团圆收煞
金不换的作品就是以河南深厚的文化传统为土壤、将拼搏进取、积极乐观的民族精神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有只恶狼在清苑县,她哥在朝是只虎”“老诰命的势力大,我居官不怕她” ,正是这样人微言轻、“露水”般大前程的“猴崽子”打败了仗势欺人的老诰命,这种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斗志和结果大快人心,也表现出广大劳动人民永不服输、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精神。
与乐观精神相对应的则是金不换作品对大团圆结局的设置。这种大团圆不是梁启超所言“中国人思想薄弱之铁证” ,而是如王国维所说的“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 。金不换的大多数作品都喜欢在一种悲剧题材和情节上,展示底层人物遭受的劫难,再运用丑行表演的喜剧精神消解剧作的悲剧性氛围,形成悲喜交加的审美体验。作恶多端的人必定会遭受惩罚、行善积德的人必定会幸福圆满,这种团圆是通过底层人民的智慧和艰辛付出换来的,寄托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