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西戏剧网 > 杂技 > 资讯 >

山西才俊何晓彬 不走寻常路的杂技“导师”

2015-11-20 发表|来源:山西新闻网|作者:冯江涛 刘雨新

“只要我能想到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一定追求和别人不一样,我觉得这是艺术的真谛。”

——何晓彬

333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杂技团艺术总监、总导演,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指导老师,中国特殊艺术协会理事、北京市杂技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创意协会会员,北京市新世纪文艺人才“百人工程”成员,如此之多的头衔全部冠之于一个人——何晓彬。

这位从山西走出去的青年才俊,在中国杂技圈内可谓无人不知。他个人曾两次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编导奖”,而他的作品曾三次获得堪称杂技届奥斯卡的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艺术节最高奖——“金小丑”奖,同时他的作品也曾两次获得“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四次获得国家文化部“文华奖”。如此多的奖项都在证明一件事:实至名归。

不止一个头衔,不止一次获奖,这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走出了一条怎样不同寻常的杂技“导师”之路呢?

舞蹈与杂技,我的两条腿

身材修长的何晓彬身着宽松的运动衣,随性而大方,言语间总是透露着温文尔雅,言谈间时而会讲出几句太原话,让人颇为亲切。

他是山西长治人,15岁开始在太原学习舞蹈,曾经是山西歌剧舞剧院的舞蹈演员,进而又成为了一名舞蹈编导,之后调往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2003年,30岁的何晓彬前往中国杂技团做编导,开始了他杂技编导生涯的新纪元。他开始尝试将全新的创作理念融入到杂技的创作当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

“从一个舞蹈演员到一个舞蹈编导是一次升级,从舞蹈编导跨界到杂技编导又是一个升级,两次升级既是提升,更是融合。”当何晓彬谈论自己的事业时,眼神里总是写满自豪。在他看来,舞蹈与杂技是他艺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两条腿”。早年的舞蹈功底为他进一步理解杂技表演提供了扎实的艺术基础与储备,加之他对其他“姊妹艺术”的学习与融汇贯通,才能够在杂技的编导过程中游刃有余、佳作不断。

黄土与黄河,我的家乡情

2004年何晓彬萌生了创作大型现代情景杂技晚会《绚技画卷·一品一三绝》的想法,而他在设计其中的“三绝”抖轿子时,构思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然而,一次小小的回乡之旅却为他点亮了灵感之光。春节回家探亲的何晓彬与妻子探讨着用何种形式展现传统的抖轿子,进入山西境内时,雪花飘舞,一群孩子在黑山白雪中穿梭而行,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何晓彬,一副傲骨侠风图在他的脑中闪现,节目的雏形也随之而成。虽然这只是一次偶遇,但何晓彬心里却一直有一份浓浓的家乡情。

“无论是我现在的创作,还是做人做事,营养其实都来源于自己年轻时在山西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在何晓彬的心目中,他首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是一个十足的山西人,深受黄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熏陶。

尽管他创作的很多作品并不是山西题材的,但无论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它的根基和精魂都来源于三晋大地。“作为山西人,看到家乡的杂技事业需要一个推手时,我特别愿意贡献一份力量。”言及家乡,何晓彬温情脉脉,他虽然说的不多,但朴实的话语却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

创新与融合,我的艺术观

在何晓彬的作品中,创新与创意是核心要素。他心中一直有一种念头,一定要改变杂技在人们心目中“红花绿袄粉盘子”的传统观念。他希望能够更多展现杂技的艺术性,提升杂技的精神意境和文化内涵,将节目打造成艺术氛围浓、质量高的精品。为此,他选择不走寻常路,打破传统观念,让古老的杂技艺术与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开创了更加多元与现代的杂技表演之路。

“我在艺术追求上不重复自己、不重复以往、也不重复别人,这是不是骨子里的一种品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的我就是这么做的。”何晓彬坦言自己不喜欢所谓的“行活”,也就是没有任何艺术特点,只为交差的作品,那不是创作文艺作品的正确态度。

“能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开创出新颖别致的表现形式就是‘无中生有’,编排上又能有理有据,‘言之有理’这样才能创新。”在获得“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的《俏花旦·抖空竹》中,何晓彬就创造性地加入了戏曲行当中的“翎子”,从而让节目难度增加的同时也大放异彩。

“把脉”与“治病” ,我的新任务

最近何晓彬又多了一个新的“名头”——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艺术指导。对家乡的怀恋与对杂技艺术的情怀促使他接受了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的邀请,并且主动倡议担任艺术指导的费用为“一元钱”。何晓彬不仅仅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同时也肩负起了新的任务:与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合作,创作更多优秀的杂技作品,用杂技这样一种充满创造力,并且具有无限潜力的艺术形式讲好山西故事;通过深入的艺术指导,提升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的艺术水准,逐步创立品牌,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其实我现在像一个医生,既要为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把脉’,找出他们现阶段发展的问题,同时还要根据‘病症’开出药方。”何晓彬觉得不谈问题则没有进步的可能,作为艺术指导,他更愿意点明问题,而后对症下药。他坦言,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拥有一只团队意识很强的队伍,潜力无限,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也深深地触动了他,但这支队伍要走的路还很长。“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能否在未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能否实现他们的宏愿,只有看他们如何走好脚下的路,而我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推动他们走上正确的路,走好脚下的路。”

不走寻常路,是何晓彬在杂技编导行业“声名赫赫”的原因,也因为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杂技演艺之路,才为我国杂技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如今,与家乡的歌舞杂技团合作,为山西的杂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何晓彬更加游刃有余,也满怀热情与信心,他的“不寻常”也许正是山西杂技艺术发展真正需要学习和领悟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