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人转电影《贵妃还乡》的曲种属性说开去
2014-02-13 发表|来源:未知|作者:张天来二人转史称“蹦蹦“,又有“双玩艺儿”、“小秧歌”、“对口唱”等别称,早在约嘉庆年间已经遍布东北各地。它是东北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是关东大地的“山村野曲”。在过去,人们曾用“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来表达对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
二人转到底如何形成,说法很多,文字记载也寥寥无几。但是从二人转老艺人口述的材料上以及他们的师承关系上来看,一般都认为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河北莲花落等诸多艺术表演形式,并由二人转演员逐渐改良形成。自清代雍正末年、乾隆初年,辽西锦州一代已有二人转的演出,到光绪年间已经遍布东北各地。二百多年来,二人转在东北这块热土上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近日,二人转又借助电影这种形式,使这门东北民间艺术再次焕发出安盎然生机。
由辽宁省文联主席崔凯编剧、邢丹导演的中国首部二人转电影《贵妃还乡》已在全国公映半年有余,这部电影是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广电总局、辽宁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发行,影片故事取材于辽北清河区“郎娘娘”传说,讲的是清朝年间,贵妃娘娘郎丽华回乡省亲,惩治贪官的故事。电影女主角 “贵妃娘娘郎丽华”由著名二人转演员闫学晶扮演,男配角 “尚阳县令”由解放军著名小品演员(原二人转演员)潘长江扮演,其余演员均来自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和吉林省吉剧团。这部电影还将代表我省角逐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级电影大奖评选活动。
既然是二人转电影,它的艺术本体必然是二人转,影片中也必然会显现出二人转的艺术特点,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马力介绍说:“传统二人转的精华在于它的唱功、舞蹈形式和人物表现形式。”不可否认在《贵妃还乡》这部二人转电影中将这些二人转的精华表现的淋漓尽致。
传统的二人转的一大特点就是上装和下装,即一旦一丑搭配表演。《贵妃还乡》这部电影中,虽然人物众多,但人物划分非常清晰,像郎贵妃很明显就符合旦角角色,而清河知府则是名副其实的丑角。再加上其他有服装和表演特色的演员。使这部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加丰满。这部电影中的舞蹈不但有传统二人转的舞蹈展示,也有东北民间地秧歌的表演。二者有机的结合更加突出了东北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贵妃还乡》中的音乐和演唱也是这部电影的看点之一。它不仅原汁原味的保持了传统二人转的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的曲牌,与以往我国拍摄的戏曲电影有所不同的是在打击乐、板腔体、韵白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影片选用了多个曲牌唱调,并把一些传统唱段填入朗朗上口的台词。这种改革,让不太熟悉二人转的观众都能听懂这部电影的唱词。这部电影中的台词也取消了传统戏曲中句子整齐押韵的道白,改用更有喜剧色彩的东北方言和小品语言。让这部电影更加具有亲切感和喜剧性。
众所周知,电影艺术不属于舞台艺术形态范畴。也就是说电影艺术与舞台艺术是两门毫不相干的艺术门类。五六十年代,各省市自治区都将自己的戏曲以电影的形式搬上银幕,一时间出现了荧幕上出现了京剧电影、评剧电影、豫剧电影等各剧种电影百花齐放的艺术繁荣景象。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很多戏曲电影都是先有舞台剧后才拍摄制作成电影,这样往往将舞台表演带进了电影,让观众感觉电影中有很大的舞台表演痕迹。那个时期的戏曲电影还仅仅局限于用摄像机记录舞台剧,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走下舞台。但是从《贵妃还乡》这部电影的表演形式可以看出,该剧与其他戏曲电影有所不同,他是一部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拍摄的一部故事片。它于没有舞台的局限,直接创作的是电影剧本,是完全是按照电影生产方式完成的。
电影与二人转的“联姻”,可以相互取其所长,运用东北方言和二人转艺术手段。以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现。能更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更完整地展现情节,淋漓尽致地发挥艺术表现力,给观众更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这次结合即填补了二人转电影的空白。也是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在新时期焕发的“第二春”。
但这部电影的艺术归类问题也让很多观众产生迷惑,究竟这部电影属于戏曲电影范畴,还是归纳到曲艺电影门类?从《中国曲艺志》分类即可看出,二人转被划分到曲艺曲种类,属于曲艺艺术分支,由此可见二人转属于曲艺艺术。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二人转演员小沈阳参选的是“牡丹奖”而不是“梅花奖”,也可以证明二人转演员属于曲艺演员。
如此这样,那我们就会对二人转有了确切的认识,再回头看看《贵妃还乡》这部电影,他既有二人转的上装下装。同时也运用了二人转的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的曲牌,也借鉴了东北大秧歌及小品的艺术元素组合的艺术作品。可以说它是在保存二人转传统的基础上一个推陈出新的新时期产物。如果非要是给这部电影划个艺术分类,笔者觉得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二人转属于我们东北的文化瑰宝。无论《贵妃还乡》这部电影姓“戏”还是姓“曲”, 都对二人转这种东北民间艺术起到了宣传和普及的作用。它都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探索,我们应给予肯定,
时代造就艺术形式的流变与发展,我们不应该在论证谁是谁非上苦下功夫,应当予以它大力的保护并积极探索它的传承发展。去年,东北的二人转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对其的保护,崔凯说:“对民间艺术的最好保护方式不一定是把它们放进博物馆展览,而要挖掘它们的艺术精华,让它们在当下得到再生。”我想这次二人转电影的尝试也是将二人转艺术升华的一个可行方法。同时通过阎学晶和潘长江等艺术名人的名人效应,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票房号召力,使更多的人通过《贵妃还乡》这部电影进而更加了解二人转。可以说这部电影将二人转搬上荧幕实不为一项创举,也希望今后能涌现更多、更好的这样的电影作品,让二人转这种东北传统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发展,让观众通过电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传统二人转的魅力。
既然是一次探索,毕竟也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县令和知县对话的那一场戏中,服装上的误差;以及贵妃娘娘回乡省亲途中,观众的安排,也能在其中找出几分瑕疵。
从一定意义以上说,《贵妃还乡》这部电影为二人转做出了贡献,为东北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