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姑苏一绝响——观蒲剧《泪洒相思地》
 泪洒姑苏一绝响——观蒲剧《泪洒相思地》
2019-10-01  来源:山西戏剧网  作者:王嘉
蒲剧《泪洒相思地》本文剧照由王金力 摄影

9月29日晚,观看了由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演出的蒲剧《泪洒相思地》,从中感受到临汾蒲剧院在人才梯队建设上的完备与努力,一批新生代的主创力量、优秀演员在戏曲舞台上崭露头角,探索,求新,创造,转化。今天的星星之火为明天蒲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坚实步伐。

《泪洒相思地》最早是一出越剧剧目,由1942年改编自明代小说《今古奇观》中的《王娇莺百年长恨》。《今古奇观》主要反映了明代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情感,既有新思想,又有封建社会中消极的意识,是进步思想与落后思想相互交织的,属于新兴市民文学。新兴市民文学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包括《莺莺传》也是一个代表,但《泪洒相思地》在封建社会中思想则更大胆、更开放。《今古奇观》中的很多故事都被改编为戏曲,《泪洒相思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

这部戏川剧、黄梅戏、豫剧、湖南花鼓戏、曲剧等剧种都有演出,几十年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印象中蒲剧演出也很早,但今天看到的《泪洒相思地》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虽然都延续了之前剧本的七个场次,剧本架构也都一样,突出的区别是作者想要体现的思想、态度,以及台本表述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泪洒相思地》从一开始的才子佳人、一见钟情转变为后来的大悲剧,是很催泪的。好人没好报,坏人也得不到惩罚,也让很多观众感到愤愤不平。致使,有很多版本为了满足观众的愿望,都把张青云最后写死了。

王怜娟本是个善良单纯的闺中少女形象,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练,单纯之余更多的是幼稚,不知世事的险恶。她在如花似玉的年纪渴望爱情,轻易地被张青云的海誓山盟迷住了,最后“未婚先孕。”

“未婚先孕”在明代小说中就存在,这也是这个故事在当时所大胆的地方,也是后来这部戏和其它古代爱情戏曲剧目所不同的。正是因为她的“未婚先孕”,才致使他父亲叫他投湖,以根深蒂固的道德标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名声和女儿的生命中选择前者,体现了封建社会思想枷锁的迫害、文人的顽固与迂腐。最后王怜娟并没有埋怨王守礼一句,而是作为一个母亲,百般恳求希望孩子出生后再死,但并没有打动心狠的父亲,把封建社会冷酷残忍的一面展示出来了。

该剧的剧情曲折悲凉,感人的同时又让人感到愤慨。蒋素琴为观众展现了温暖阳光的一面,她同情王怜娟的遭遇,希望把她接回府去。但王怜娟已经心灰意冷,又极度悲愤,她追求的是与当时张青云的爱情,而不是婚姻或者是吃吃喝喝的生活,她需要爱情的尊严,在她的这种心理活动下才致使她气绝身亡。

目前,最后王怜娟气绝身亡表现的不鲜明,王怜娟最后的个性也没有突出来,甚至很多不了解剧情的观众搞不清王怜娟怎么突然死掉了。建议给王怜娟增加控诉、宣泄对张青云痛恨的内容,把她的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同时也突出蒋素琴与王怜娟同仇敌忾,面对张青云负心汉的指责。《泪洒相思地》的唱词基本主要就是讲人物的心理活动,现在全剧的前半部分有些反反复复,讲过的还在讲,但全剧的结尾显得太单薄,应该侧重展现最后一场人物的心理与情绪,包括张青云的无地自容,应该突出的表现。

《泪洒相思地》的封建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仍然具有关照当下人们追求爱情的现实生活的价值,具有警示意义。整台戏的演员都很出彩,包括总体呈现风格简约、清新、靓丽,体现了新一代青年戏曲人的追求。

用歌曲来谢幕,早在三十年前的《曹操与杨修》就有了,曹操不得不把杨修杀掉,但尾声却给大家唱起了《让世界充满爱》。当然在山西的戏曲舞台上,还很少见。《泪洒相思地》整出戏让观众觉得很义愤,看了一晚上的演出让观众轻松下来,回归现实,启迪现实,也值得肯定,但王菲的《传奇》是否切题,还望主创进行把握。

总之,应该向新一代临汾蒲剧人在传承发展蒲剧艺术上所作的努力、尝试、付出、求新,表示肯定与赞赏,同时对他们的不俗呈现表示祝贺。(作者系青年戏剧评论家、山西戏剧网站长)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