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地秧歌
 汾阳地秧歌
2020-04-17  来源:吕梁日报  作者:梁大智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汾阳一带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广场性民间歌舞艺术,因相邻的孝义市也有部分地区遗存,民间统称为“汾孝地秧歌”或 “汾孝秧歌”,是当地社火、集会、迎送、庆祝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

据老艺人讲,最初时的地秧歌,人们只是围成圆圈敲打锣鼓,当时叫“捣秧歌”。后来渐渐地,汾阳地秧歌不仅在街头、广场和舞台演出,还走村串户为住户演出。主要形式有:告庙祭神、排街、掏场子、过街板。告庙祭神的主要内容是祈祷神灵保佑,在寺庙院中进行首场演出。排街主要是秧歌手走街串户给村中德高望众之户、缙绅之家、对村里有贡献的人家拜年贺喜,当地人称“排街”。掏场子指秧歌队在平整场地表演各种套路。汾阳地秧歌表演套路非常丰富,有“一条龙单引”、“两条龙双引”等70多种套路。过街板有专门的唱手,在各种套路表演的间隙即兴演唱。清末民初时,地秧歌中融进了说唱艺术,由歌手即兴编唱喜庆吉利的“四六句子”,敲打与念唱交替进行。

汾阳地秧歌分为以舞蹈为主的 “武场地秧歌”和以诵唱为主的“文场地秧歌”。武场地秧歌有许多翻身、踢腿、旋子、下叉的武术动作,需要有扎实的功底。文场地秧歌的歌手以表演唱为主,不参加舞蹈与伴奏。文场地秧歌就是现在的“汾阳磕板秧歌”,它不用丝竹管弦来伴奏,没有曲牌,也没有起板和过门,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全由演唱者自行掌握,只要同台演唱的人能统一到一个调上即可,演唱者纯粹使用地方土语。

在演出时,一般先出场的是武场地秧歌,在他们的套路走完以后,围成一圈开始文场地秧歌,由专门的演员演唱。唱毕,再回归原队列形式,整个队伍再向前行进,开始下一轮的演出。

“汾阳地秧歌”历史久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研究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探究当地劳动人民娱神崇祀等民俗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作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汾阳地秧歌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古传唐宋韵悠悠,舞蹈歌吟尽放喉。

土语灵音听击鼓,锦衣勾脸甩红绸。

排街告庙祈神佑,社戏迎春祝酒酬。

一柱朝天凰展翅,诙谐文武济刚柔。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