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江斥央视戏曲春晚“真孙子” 小品被减2/3
 潘长江斥央视戏曲春晚“真孙子” 小品被减2/3
2014-02-05  来源:凤凰网  作者:Major

 

第一次上央视戏曲春节晚会,潘长江精心创作的小品就被剪掉了三分之二。2月1日、2月2日连续两晚,潘长江在微博上直斥央视戏曲春晚的主创是一帮不懂艺术的人,骂道:“真孙子。”;在今年央视戏曲春晚上,潘长江和于文华等演员一起表演了戏曲小品《上任路上》。不过,这个小品不仅故事支离破碎,笑点也明显不足,引来不少网友争相吐槽。

“真孙子!”,骂得好,其实某种程度上央视春晚何尝不也是在“真孙子”们的操弄下年复一年的演绎着被观众报怨的所谓节目。那些被看似隆重邀请参加节目的艺人们,并非真的拿不出让观众叫好、或者能引起公众共鸣的好作品,往往恰恰被那些刻意高强并曲解主旋律的节目审片大员们弄得面目全非、枯燥乏味。就象潘长江这次所痛斥的,“用了近一个半月的辛苦创作小品被剪掉三分之二,乱七八糟,即没故事又没扣了,根本就看不明白了,估计你们就更看不懂了!”。

作为观众都期待能看到有“笑果”的小品,尤其希望看到能反映并结合社会现实,进行艺术化的讽刺,并通过小品的笑点、笑过后加以反思,照讲这样的艺术作品才更具有感染力,也才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最近一些年来,小品的内容却越来越变得索然无味,给人的感觉就是牵强附会、胡编乱造一些“情景”,表面上看是试图传播正能量,其实恰恰相反却彰显出立意的浅薄,更不用说艺术化或感染力了。既然能给公众带来的少许笑声,往往都局限在对残疾人或弱势群体的模仿、嘲笑和讽刺,唯独不敢揭露社会现实和丑恶现象。试问小品或相声这些原本根植于民间的艺术,如果脱离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或讽刺,这本身就是与传统的曲艺背道而驰的。

艺术家的生命力源于深刻的社会现实,更源于观众的共鸣,艺人希望通过自身的艺术创作来赢得掌声,观众也期待在笑声中获利享受并留下反思的空间,这样的艺术才更具生命力,才更容易成为所谓的“正能量”,但偏偏就有那么些不懂艺术的“真孙子”,长期把持着艺术舞台,刻意彰显政治正确,动辄上纲上线的对艺术作品进行破坏式审核,将故事弄得支离破碎的同时,也将艺术变成了文化垃圾,将文艺舞台弄得死气沉沉或乌烟瘴气,年复一年的春晚也包括戏曲春晚等节目,要么成为操弄资源的名利场,要么就宁愿让节目成为永远的鸡肋;反正这帮龟孙子有一个最好的挡箭牌——众口难调。

潘长江们今天才认识到那些把持艺术舞台关口的人是“真孙子”,算是摸到了为什么近年来小品日薄西山的真相,有这帮真孙子把持,即使再有才的艺术家为了进入圈子,在艺术创作上也只能投其所好,中规中矩,在被龟孙子们刻意扭曲主旋律幌子下葬送着艺术的生命,也看着传统的小品相声一天天没落。

以前我们嘲笑香港台湾是文化沙漠,但反观现在,我们又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献于世人呢?电影电视还是音乐、曲艺?看不出,意淫强国式的抗日神剧,加上铺天盖地的清宫烂片,都能顺利的通过审核并充斥各种主流屏幕,这难道不正是那些帮不懂艺术的“真孙子”们精心培植的杰作?这么多年了,我们有拿得出手的艺术作品向世界炫耀吗?恐怕自我陶醉的资格都没有了,而小品的没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龟孙子们不但拼命制造着铺天盖地的雾霾,也在处心积虑的扩展文化沙漠的边界。

可悲的是,现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被那帮孙子把持着,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即使让大导演冯小刚导演春晚,也不过增加一个文化炮灰,以到于对节目的报怨都成了无可奈何的习惯,吐槽都成了典型的娱乐文化,实在是讽刺。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