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心向党 晋剧丰碑——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开幕
 艺心向党 晋剧丰碑——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开幕
2021-03-27  来源:山西戏剧网  作者:晋戏宣

在3月27日“世界戏剧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继承老一辈艺术家艺心向党、德艺双馨的优秀品质,打响太原文化品牌,弘扬、继承晋剧文化,3月26日上午,芳华永在——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在太原市南肖墙关帝庙开幕。

 

开幕现场,虽然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不停,但并没有影响大家的观展热情。丁果仙大师的徒弟、学生、和喜爱戏曲的朋友们,齐聚一堂回望大师足迹风采。老一辈晋剧表演艺术家马玉楼、武忠、阎惠贞、田桂兰、高翠英及武凌云、王春梅等到场表演,《卖画劈门》《捉放曹》 《五女拜寿》《千秋关圣》等精彩的晋剧表演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中国剧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谢涛在开幕式致辞。

 
 
 
 
 

展览分四个部分:第一展厅为“承前启后、晋剧丰碑”;第二展厅为“梨园盛艳、须生泰斗”;第三展厅为“勤育桃李、才俊辈出”;第四展厅为“梅兰风韵、松竹品格”。共展出丁果仙有关艺术人生的珍贵老照片100多幅,及丁果仙的戏服、书信、演出海报、唱片、画作等珍贵老物件。展览至4月9日结束。

丁果仙(1909—1972),原名丁步云,小名果子,艺名“果子红”,河北省束鹿县人。自幼家贫,4岁即被卖于太原丁家,7岁拜孙竹林为师,11岁登台演出,20岁左右即誉满三晋,名驰京津,被誉为山西梆子“须生泰斗”。

她在继承“盖天红”“说书红”等前辈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虚心向京剧等兄弟剧种学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从唱腔、念白、表演等方面对晋剧艺术大胆革新,创造了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丁派”艺术,将晋剧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她曾任太原市戏剧学校校长、山西省戏曲学校校长、山西省晋剧院副院长等,为晋剧的繁荣和人才的培养倾注了毕生精力,是晋剧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大师。

丁果仙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唱、念、做三方面:她的唱腔字正腔圆,炉火纯青,已堪称晋剧须生唱腔的典范;她的念白,在蒲剧的基础上融进了京昆气韵,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她的做派,潇洒,自然,轻松,适度,创造出一种诗境。

无论是学艺、磨艺、展艺、传艺,丁果仙都表现出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

丁果仙还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她不断锤炼,精益求精,博彩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她一生演过百部剧目,《打金枝》《卖画劈门》《太白醉写》《红旗下的花朵》等塑造出一批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成为享誉全国的太原文化名片。

丁果仙的思想、品行和艺德同样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几代晋剧人,至今仍被奉为“艺苑英杰,梨园楷模”。

她一生爱党爱国,追求进步,正直无私,襟怀坦荡,尊师敬长,提携后辈,急公好义,德艺双馨,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广大人民真诚爱戴的人民艺术家。

芳华永在——晋剧大师丁果仙历史影像展,回望大师足迹风采,展现晋剧厚重历史和卓越魅力,激励太原人加强文化自信,热爱晋剧,热爱太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锦绣太原的建设中。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