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铸就出三晋大地上形态万千的民俗民风。山西锣鼓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群众基础广泛,表现出黄河儿女率直、淳朴、豪迈的精神风貌。
10月10日,“永远跟党走”全省群文大赛锣鼓大赛在有古中国之称的运城,在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前展开决赛,我省太原、大同、长治等9个地级市的19支锣鼓队参与最终角逐。参赛节目以波澜壮阔之气势,演绎鼓乐版的“三晋儿女”故事,彰显山西锣鼓艺术的魅力,传播黄河文化。
看锣鼓竞韵 品三晋风情
鼓槌落下,皆成韵律。奏乐声起,自成佳境。
“隆隆隆”“咚咚咚”“哒哒哒”,演奏时,19支锣鼓队伍鼓铙钹并重,鼓点声轻重交替、变化多端,时而急切高亢,时而悠扬婉转,蕴含着力量、速度、气势、空间感,接连演奏出一曲曲山西特色的“打击乐”,营造出雄浑浩大的热腾场面。同时,演出服装、乐器搭配以及编排场面、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色,声音、节奏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又凸显出迥然的地域风格。
《飞钹急流》以一声悠扬、浑厚的呐喊蓄势,表演时鼓乐、钹乐与喊声交融,场面气势宏大。这只由太原市代表队表演的节目开场便带观众走入恢弘场景。吕梁市临县“黄河古韵”的鼓乐表演《鼓舞临州》以临县民间舞蹈伞头秧歌为主要特色。演出时,演员身穿传统彩服,踩着锣鼓、唢呐的节奏大幅度“扭”“摆”“走”,营造出热烈、欢快、诙谐的氛围,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展示出浓郁的黄土地风情。
《雁北雄风》《云冈大锣鼓》《古霍雄风》《上党鼓韵》等11个表演荟萃了我省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鼓乐艺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山西不同地区鼓乐艺术的多种风格。
《文水鈲子》舞步柔软俏丽,于激扬中反衬含蓄之美,《锣鼓喧天颂党恩》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时代劲鼓》奏出爱我中华的时代强音……在系列擂鼓、吹打中,观众深入体会锣鼓艺术的丰富内涵,感受山西鼓乐艺术源远流长的魅力,加深对民俗生活的理解。“确实打得好,气势很强,画面感很强,丰富了我们的娱乐活动。”现场的运城观众在与本土锣鼓艺术比较后,不禁赞叹。
在演出现场,有一支平均年龄60岁的表演团队。“我们是大同云冈锣鼓队,大同云冈鼓韵传承了北魏的锣鼓文化,传承至今。”大同云冈锣鼓队领队说,锣鼓大赛给予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得以传承、弘扬锣鼓文化,这是我们锣鼓艺术表演者的心愿。
展青春之美 铸文化之魂
一声清脆鞭响,临猗县黄河民俗锣鼓队表演的《马角鼓韵》有声有色地出场了,鼓点声中,舞蹈演员簇拥而出。神秘的脸部图腾、诡奇的表演形式是临猗县民间社火“扎马角”的典型特征,此次与锣鼓艺术结合,体现了古老的锣鼓艺术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
闻喜县畖底镇22岁的杨津浩是台上唯一的青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正式演出。抡起鼓槌,他春风满面,技法纯熟,沉浸于表演中。“敲鼓时,感觉自己融入祈福场景中,体验着先民的心路历程。”演出结束后,他说,从5岁开始敲鼓,村里与他年纪相仿的,只有他还会敲,还在敲。在宽峪村,锣鼓技艺代代相传。“打锣鼓节奏感、韵律感强,能够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他抱定决心,要守护好锣鼓技艺,为观众表演好锣鼓技法。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闻喜县人民文化馆表演的《少年中国》取材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下,河东非遗古老剧种锣鼓杂戏、地方戏曲蒲剧打击乐元素和谐融入其中,鼓乐艺术在新时代有了创新表达。
“年纪虽小,气势很大呀。”节目引人入胜,在场所有观众发出共同心声。场上的打鼓者是清一色的少年,就读于闻喜县东街实验小学,在上小学五年级。“敲鼓的时候很开心,学习敲鼓对养生健体、励志成才很有帮助。”11岁的杜柯潼和陈昱名说,他们学习锣鼓刚刚一年。
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当下,一拨拨青年人拿起鼓槌,敲出打动人心的鼓点,挖掘和表现鼓乐艺术的魅力,将传统民间艺术蕴含的内涵与温度接续播撒。新一代对锣鼓技艺的执着追求,令观者无不动容。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