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盛世渐流行,道曲开腔古典声。
文武排场齐伴奏,旦生末丑共含情。
九湾十八民间调,滚白三弦一套成。
婉约柔风听俗韵,喜闻乐见石楼城。
道情,源于道教音乐,融合地方民歌、民间戏曲艺术与地域方言特点,以民间传说、历史神话、地方风俗民情史话为曲牌剧目内容,是民间代代传唱的一种原生态地方戏曲剧种。
石楼道情属于这类声腔艺术。其表演文武场排开,即伴奏器有文场(小三弦、四音二胡、管子、梅笛、唢呐、笙)、武场(梆子、铰子、手鼓、介板、勾锣、铙钹)之分,主唱人数不多,演出形式为坐唱、站唱、背唱、对唱、边唱边舞等,以唱腔为主,有时以禀白的方式,腔调有平调、十字调、凉腔、一支梅、耍孩儿、五花腔、跌落金钱、滚白、介板等九大类,曲牌分丝弦、唢呐两大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其代表性传统剧目有《雷锋塔》、《白草山》、《坐楼》、《小二黑结婚》等。
《石楼县志》记载的石楼县道情戏班,最早是由石楼沙窑村艺人高文鼎清朝末期创办的道情戏班。石楼道情曾于清朝末期和建国初期两度鼎盛。石楼道情是在石楼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流传下来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和民间风俗的戏曲剧种。唱腔、曲牌具黄河中游地域文化鲜明的特色,是研究当地风俗、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传统戏曲史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和学术价值。经审批被列入第二批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