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确定了91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并进行公示,山西3个项目入选。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是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关于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经各省推荐和专家评议而来,公示期5天(11月22日至26日)。
山西入选的3个项目为:左权民歌——太行山上飞扬的旋律(晋中市左权县)、小剧种 大情怀——应县“耍孩儿”绽放异彩(朔州市应县)、民俗文化薪火相传——千年古镇的文旅融合创新之路(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
左权民歌:太行山上飞扬的旋律
左权民歌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民歌音乐。晋中地区左权县的民歌不同于山西任何地区的民歌,它独树一帜,自成脉络,曲调清丽而优美、风格委婉而温柔,意境新颖,诗味浓郁。左权民歌在宋元时期,已经被广泛传唱,家家弦诵。左权民歌种类自成体系,“大腔”“小调”“杂曲”三大类别交相辉映。
应县耍孩儿:小剧种 大情怀
应县是耍孩儿的发祥地,明末清初,应县就有了耍孩儿班社,嘉庆道光年间新的班社纷纷兴起,常年活跃于山西、内蒙、河北一带。耍孩儿是应县地方戏,道白唱腔均采用应县的方言俗语,在应县大人小孩儿都能唱上几句耍孩儿,田间地头、烧茶煮饭、广场公园处处回荡着耍孩儿腔。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男演员演唱时采用罕见的“后嗓子”发音,低回厚重,唱法独特。表演载歌载舞,戏曲程式的运用灵活多变,对人物的刻画偏重于生活化。耍孩儿唱腔对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被中国戏剧研究院张庚、郭汉成等专家称为中国戏曲声腔发展的“活化石”。
泽州县大阳镇:民俗文化 薪火相传
泽州县大阳镇是一座活着的古镇,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漫步古镇,城池寨堡、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吸引着八方来客。
在这里,盛载着“阳阿侯国”的政治文化,积淀着“煤铁之乡”的经济储备,见证着“九州针都”的业态繁荣,演绎着“飞燕故里”的典故传奇,厚积着“仕官之乡”的文化伟力。这一方土地上留下了极富文脉品位的古街、古巷、古民居,更留下了极富地域性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大阳镇现有国家级非遗继承人1名,省级非遗4项。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