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青年演员到“蒲景苑”学艺
 闽剧青年演员到“蒲景苑”学艺
2023-08-11  来源:山西戏剧网  作者:王斌 韩维元

8月7日,蒲剧表演艺术家、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名誉院长景雪变为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青年演员传授蒲剧特技及表演课程圆满结束。10天时间里,4名闽剧青年演员在“蒲景苑”学习了担子功、水袖功等诸多蒲剧特技,她们感慨地说,“这一次既学到了蒲剧特技,也学到了蒲剧精神”。

闽剧有着400余年的历史,其在形成过程中历来注重兼容并蓄,逐渐形成3个流变。进入新时代,为了进一步丰富剧目、增强观赏性,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更加注重向其他剧种学习,取长补短。带队老师、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编剧赵乐说,蒲剧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它传承有序,绝技绝活的表演细腻、大方、传神,其传承性、包容性在全国地方剧种中是很少见的。

“为了学习蒲剧的这些特技绝活,去年年底我就开始打电话与景老师沟通,当时很忐忑,但景老师听到后没有丝毫犹豫,还说没问题,会把时间空出来教孩子,这一点让我很感动。”赵乐说。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蒲剧,赵乐认为最大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淳朴”,人淳,艺淳,戏也淳。他说,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长处、特色,剧种之间的交流互鉴很重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守本剧种的根,创新就是拿人之长,化我之长。下一步,他们将结合这次学习,增强闽剧《柜中缘》的可看性,在“做功”上再下功夫,同时对《阴阳河》进行移植整理。作为编剧,赵乐此行的另外一个收获是获得了创作灵感,其来源就是在台湾做过知府的运城人仝卜年。“福建和台湾交流紧密,院团从1995年到现在每年都会举办一两场交流活动,下一步还将策划打造闽台戏剧中心,而仝卜年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和突破口”。

10天时间里,4名闽剧青年演员都收获颇丰,而且感慨颇多。郭凌怡是武行演员,一直耍的是刀枪,此次学习之前长水袖功夫一点都没有,但几天时间她就入了门,并且认为这是相当于一两年的收获。

吴冰雨是4名演员中唯一有跷功基础的。她说,当时在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跷功的初衷,是想练一样比较特别的东西,但没有老师教,就自己练,这次能有机会学蒲剧的跷功,感觉很幸运,也很珍惜。“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的校训是未学做艺,先学做人。这一次培训,我从景老师的教导中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叶恬在闽剧《柜中缘》中也演过许翠莲,这次培训对她来讲印象比较深的是学搓麻捻线,因为她之前的表演中没有这些动作,感觉蒲剧《柜中缘》在表现人物时更细腻,更讲究。

林玟秀通过学习对守正创新有了更多理解,而且感慨于蒲剧的一种精神。她说,景老师的担子功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当时是用手扶着的,现在用肩头挑担,这就是创新。另外,道具也可以创新,之前用砖头练技巧时,身上总是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后来用沙袋,再怎么砸也没那么痛。“景老师每次总是为我们超时授课,很辛苦,我们很感动。她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不但学到了表演技巧,也学到了一种精神,而且这种精神是代代传承下来的”。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景雪变认为做好此次传授工作,是责任、使命和义务。她说,全国的戏曲不分家,在这个大家庭里,应该为新时代共同做一些工作,希望把经典的蒲剧绝活传给她们,希望各个剧种都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