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琐话
 戏迷琐话
2024-02-05  来源:阳泉晚报  作者:文妍
配图 京剧《锁麟囊》剧照

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看戏的。大约三四岁时,趴在奶奶的背上,被她咿咿呀呀的山西梆子唱得昏昏欲睡,那时候小,听不懂她唱些什么,但那个调子还有印象。

奶奶可是个戏迷,经常给我讲一些老戏。《二度梅》《白蛇传》《劈山救母》等等,都是她小时候看过的戏,其中不乏神话故事,有的故事好听,我多听一耳朵;有的没意思,听得烦了,就左耳进右耳出,记住的不多,忘了的却不少。有时听她高一句低一句地来回唱,我嫌烦,说影响我写作业,奶奶就忍住不唱了。

我上小学时,班里一群同学天天去俱乐部看放映的《沙家浜》《杜鹃山》《红灯记》等,经典台词几乎能背下来。比如《沙家浜》中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三人唱《智斗》选段。刁德一唱:“这个女人不寻常。”阿庆嫂接着唱:“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三人一人一句,有问有答,有心理揣测,有机智应对。毕竟出自名家之手,汪曾祺等执笔的《沙家浜》至今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杜鹃山》中的唱段《家住安源萍水头》,写主人公柯湘,家中数人惨遭矿主杀害,怀着一腔冤仇,坚定走上革命道路的心路历程。人物情绪由悲愤向激昂转化,声音也由哀婉低回向高亢洪亮过渡,印象很深刻,直到现在我还能哼唱出来。

初中那会儿,矿务局俱乐部放映京剧电影《杨门女将》,我陪奶奶看了一场。戏中一门忠烈的杨家将,男儿战死疆场,家中空留妇孺。国家危难之际,佘太君百岁挂帅,穆桂英勇当先锋。戏台上女将们个个英姿飒爽,头上珠翠闪闪,雉鸡翎一步三摇,非常漂亮。打斗戏更好看。穆桂英一手执鞭,一手持银枪,四杆护背旗呼啦啦迎风招展,奶奶看得兴高采烈、如痴如醉。初始,我喜欢戏台上女将们的扮相,随着唱段我渐渐入戏。旁边奶奶不停“剧透”,我才明白这出戏讲的是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历史知识就藏在戏词里,一句句听来,仿佛含英咀华。

后来看过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温婉缠绵的声音响起,恰似一场缤纷的黄梅雨,清新润物,倏忽间钻进人的心里。还有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追鱼》,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南的园林美景、风物人情在不知不觉间种在心田,难以忘怀。豫剧电影《花木兰》,虽是黑白影片,但简单的布景上黄河鸣溅、关山重重,豫剧大师常香玉高亢的唱腔,仿佛将人们引入古战场,心随木兰百转千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些传统剧目,被各戏种名家演绎出来,是那么难忘,曾经引发万人空巷,成为好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前年春节,在苏州过年。在狮子林恰逢上演昆曲《牡丹亭》第十出《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演员们在不足五六米的小戏台上边唱边舞,长袖飘飘。这段唱词原本就是这出戏里的精华,历久传唱不衰。难怪《红楼梦》里黛玉听到这曲子,便如醉了一般。正值初春,狮子林腊梅正妍,好戏与好景一相逢,便感觉在阆苑听仙乐一般,我心驰神往挪不动步子。

去年在戏曲频道看了一场京剧《锁麟囊》,立刻喜欢上了。尤其是精彩唱段《春秋亭》:“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声如天籁,画面优美。说的是富家女出嫁,在春秋亭避雨,偶遇同样出嫁的贫女因没有嫁妆,故在此啼哭。富家女心生悲悯,将自己的嫁妆“锁麟囊”赠予贫女。由此积攒了一段福报,在日后自己遭厄难时,得到了善报。随后找来视频多次欣赏,瞬间理解程派戏迷票友的痴迷情状,原来这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独特唱腔便是程派戏吸引人的地方,加上这出戏怜贫惜弱、劝人向善,从1940年上演至今,弦歌不辍。

每年除夕晚会,一定少不了戏曲“串烧”,这是我最喜欢的节目。经典剧目如《贵妃醉酒》《铡美案》《女驸马》等常常登场。梅派《贵妃醉酒》是最美的一出戏。特别是京剧名家李胜素扮相美、唱腔悠扬婉转。“海岛冰轮初转腾”,只这一句就博得全场喝彩。更何况酒醉的“杨贵妃”一颦一笑间,演尽一个“贵”字。

已过知天命之年,陡然发现,自己竟成了戏迷,时不时上戏曲频道浏览一番。《定军山》《武家坡》,喜欢跟着哼唱几句。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已经上演,讲的是家乡名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与革命家高君宇的爱情故事。戏迷有福了。

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台下的人羡慕台上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戏里的人旁观戏外的人间烟火、人情冷暖。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需要我们慢慢品。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