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永恒 信念坚贞 ——从《家书》感悟爱国情怀
 初心永恒 信念坚贞 ——从《家书》感悟爱国情怀
2024-06-07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高红花
《家书》剧照

太原市舞蹈团创作的《家书》以高君宇、左权家书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该剧自2021年首演以来,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现代表达而深受观众的喜爱。日前,在“纪念太原解放7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中,该舞剧又一次深深打动了观众。

《家书》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回首历史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山西作为革命老区,以高君宇、左权为代表的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胸怀崇高理想,为民族独立解放做出了重大牺牲。他们对革命无比忠诚,对家人充满深沉的爱,一封封家书体现了他们忠贞不渝的革命信念、初心不改的革命精神和舍家为国的革命情怀。红色家书,是新时代学习党史、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同时,也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价值导向。

家书是游子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是一份乡愁,更是维系亲情和感情的纽带。如张籍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杜牧的“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论哪个年代,家书都承载着游子的情感寄托,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思念和眷恋。

剧中,上篇“两个世界”以高君宇家书为纽带。从黄土地上走出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的家书,是写给恋人石评梅的。他在信中写道:“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他炙热地绽放信仰之花,用迅如彗星之生命,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

下篇“血色太行”以左权家书为纽带。从黄埔军校一期走出的共产党员,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左权将军的家书,是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与母亲、妻子分别后直到1942年年仅37岁的他就英勇就义的21个月内,在战火纷飞时饱含思念和关心写就的。这期间他给家人一共写下了13封家书。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军在西北的战场上,不仅取得了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给妻子刘志兰的最后一封家书中,他谈到了女儿左太北,“可是三个人分在三起,要是在一起的话就快乐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纸短情长,几十字表不尽对妻女的思念之情。左权牺牲地山西辽县,也就是现在的左权县,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抗战烈士命名的县。从这些书信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家人、恋人的思念和坚贞的信念。

《家书》运用了舞蹈史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歌舞史诗有周代的《大武》、唐代的《秦王破阵乐》;现代的《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等。而舞蹈史诗,则是由舞蹈史诗《黄河》开辟的表演艺术新体裁。舞蹈史诗《家书》以时间为轴,以“家书”为纽带,运用舞蹈的叙事方法和全新的编排手法,分《两个世界》《血色太行》上下两篇,上篇通过高君宇与石评梅的书信传情,详尽演绎了高君宇短暂而又光辉的革命一生;下篇讲述了左权的革命故事,选取了他的与母书、与妻子书,再现了先烈们在面对“小我”时的深情和“大我”时的担当。全剧共90分钟,以史诗的结构,时间上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内容上结合家书遗稿,表演上以群舞、双人舞、独舞等构思和布局,形式上采用舞、音、美和现代声、光、电结合的多维艺术空间,生动再现了历史场景,如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感受。

该剧以家书衬托和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上篇《两个世界》:高君宇、石评梅的坚贞爱情故事演绎出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青年们的群舞、北大校园的群舞,再现了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代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的场景。英气奋发的高君宇和知性美丽的石评梅的双人舞,把两人恋恋不舍的感情表达了出来。军阀群舞制造了那个年代的紧张气氛。信念火焰,让人动容。墓畔哀歌,石评梅悲痛欲绝的独舞化作伤心的泪,“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舞台上升腾的花朵舞仿佛象征着他们火热的爱情。下篇《血色太行》:群舞中,左权母亲着急地寻找自己的孩子,左看右看,哪个都不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她知道,他在华北,在同“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她坚定地看向北方,伟大的母亲形象生动塑造了出来。双人舞展现了左权将军的柔情一面,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左权和刘志兰的夫妻情深。诀别时,志兰独舞把内心复杂的情感刻画了出来。当得知丈夫牺牲,刘志兰悲痛欲绝,一声声“志兰,念、念、念……”仿佛丈夫就在眼前。幕布上“致左权将军: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朱德”渲染了剧情。

为了让观众更能理清事件过程,《家书》运用视频媒体多种呈现,对剧情进行了再现和重塑。灯光舞美也有匠心设计。如高君宇病重之时,意象化的群舞,追光灯直射高君宇,纵横交错的灯映射着他脑海中想着革命胜利的时刻。病故之时,时间的齿轮定格在了舞台上。而全剧耳畔的音乐旁白补充,使观众有走入剧中的即视感。值得一提的是,幕布上贯穿全剧的家书是一大亮点。它是革命战争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幸存者,是游子对恋人、对母亲、对妻子和孩子的思念,更是承上启下纵横革命战争历史事件的承载。所以,无论是幕布背景上的家书,还是投射到观众面前的家书,都给了观众无限的意象和想象空间。也给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些许温情的诗意效果。“小我”和“大我”,“铁血”和“柔情”,在一张一弛间,有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

初心永恒,信念坚贞。太原舞蹈团是一个以青年人为主,洋溢着青春和梦想的艺术团体,青春与梦想皆反映在作品里。《家书》以年轻人的视角和全新的演绎手法,以舞蹈美学为依托,进行了现代舞蹈、诗意环境和全景视频的艺术再创作,对高君宇、左权先烈们的革命历史加以解读,用一封封泛黄的家书叠加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突出了共产党人巍峨的集体群像,实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故事的一次生动立体的完美呈现。让观众能从《家书》中感悟到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更让红色家书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芒!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