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忠于艺术规律的成功再造 ——喜看张火丁京剧电影《锁麟囊》
 一次忠于艺术规律的成功再造 ——喜看张火丁京剧电影《锁麟囊》
2024-06-24  来源:文艺报  作者:仲呈祥 苏永昕

在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期盼已久的由张火丁主演、滕俊杰导演的京剧电影《锁麟囊》,终于在银幕上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是传承弘扬京剧程派艺术的一桩盛事,也是京剧再度与电影“联姻”的一件喜事。

京剧《锁麟囊》是由程砚秋先生和剧作家翁偶虹先生于1940年共同创作完成、80多年来长演不衰的程派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是如今全国各京剧院团演出频率极高的一出经典剧目。作为程派第三代京剧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张火丁主演的《锁麟囊》继承程砚秋、赵荣琛两位前辈艺术大家的唱腔和神韵,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体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在业内外被广为称道。因此,运用现代科技赋能的电影语言,将其尽可能完美地搬上银幕,对于传播京剧程派艺术的独特思想艺术魅力,使中华戏曲的经典剧目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功在当代,利及千秋。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京剧“音配像”工程以及新世纪启动的“像音像”工程,为中华戏曲文化的优秀传统剧目留下了音像合一的珍贵资料。近年来,京剧电影工程又成功拍摄出如《霸王别姬》《安国夫人》等一批高质量作品,这与1948年的《生死恨》、1956年的《荒山泪》、1962年的《野猪林》以及《杨门女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经典京剧电影一脉相承,为记录、保存、传播、创新京剧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京剧的忠实观众和程派戏迷,笔者认为,如今问世的由张火丁领衔主演的京剧电影《锁麟囊》,努力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是京剧电影的又一部佳作。

京剧《锁麟囊》之所以长演不衰,首先是因其以京剧程派艺术的独特魅力贴近民心地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传扬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至善至美、感恩图报的道德文化。追求向上向善是中国文艺的优良传统,一部文艺作品只有追求至善,方能臻于至美。《锁麟囊》正是一部教人向善的经典剧目,它所传达给观众的思想是:尽管人生无常、风云变幻,但要始终对生活保持乐观、豁达、向上的态度,无论身处高低顺逆,都应该心存良知、怜贫济困、感恩图报。

剧中,富家女薛湘灵从满腹骄矜到赠囊助人,从遭逢不幸到终得圆满,在大起大落中悟透人生真谛,完成了自我的精神升华,也成就了京剧舞台上的这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赵守贞、赵禄寒、薛良、卢胜筹等剧中人都有一颗深明大义、与人为善的心;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胡婆,在薛湘灵走投无路时也好心帮她找到安身之所;就连嫌贫爱富的丫鬟梅香、碧玉,也并无害人之恶。《锁麟囊》以“人心向善”贯穿全剧,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因此才能够引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一代代戏迷观众喜爱《锁麟囊》,赋予它在中国京剧史上的不朽地位,正是因为其在思想性上所达到的高度,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道德建设仍具有现实意义。

《锁麟囊》之所以历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而成为经典剧目,还因为其颇高的美学品位。作为一出凸显唱功的青衣大戏,剧中大段的四平调、西皮二六转流水、西皮原板转流水、西皮原板转散板、二黄慢板转快三眼,把程派的独特演唱风格和优美唱腔声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极为考验演员的基本功。程腔最能体现京剧演唱“声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的“留白”之美,但其婉转、顿挫的行腔特点,也容易在学习者中出现画虎不成、荒腔走板的畸形。四功五法中,程砚秋先生的唱、念自不待说,他的做、舞、打也无不精湛。承袭程先生衣钵的一代“儒伶”赵荣琛先生,对程派的继承形神兼备,他的舞台艺术“温文恬静、凝重沉厚”,无论唱、念、表演还是旦角所必须的武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

张火丁得赵荣琛先生倾囊相授,于程派的唱法和念白深得其中三昧。如“春秋亭外风雨暴”的二六唱段,之所以脍炙人口,能句句带“彩”,正因是程派咬字、行腔的精髓体现。在京剧电影《锁麟囊》中,我们听张火丁的“春秋亭外”,她在演唱细节的把握上非常讲究。比如“春”字唱作“qūn”而不是“chūn”,“春、秋”两个阴平字收着劲平平地擎着唱出,避免因用气太重把“秋”唱成去声,保证了阴平的准确。以下的“外”“寂寥”“一”“鹊桥”“当”“化泪抛”等字的吐字、行腔与程先生、赵先生的唱十分接近,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朱楼”一折,大量繁琐的舞蹈水袖,全身是戏,丝丝入扣、步步为营,层层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心境,真让人叫绝!

在前辈京剧艺术大家中,不乏吸收借鉴电影、话剧的表演手段创造出新的艺术程式,力求使京剧的写意艺术吸取写实艺术营养,以增强京剧表演真实感的成功典范,比如周信芳先生。在戏曲舞台上,通过眼神、表情、肢体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变化,是“演”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把观众带入剧情的一种重要手段。或悲或喜、或羞或怒,一位演员究竟“脸上有戏”还是“脸上无戏”,有着云泥之别。殊为难得的是,银幕上,张火丁不仅扮相好,在电影特写镜头下,她的表演真是“脸上有戏”的。她做戏的精雕细琢和在举手投足间的大青衣风范,看似松弛、写意,实则是对戏文戏情戏理有着精准的把握,对自己的艺术有着高度自信的自在自由的审美创造心境的流露。

和舞台演出的平面布景相比,京剧电影借助大量的实景和丰富的道具,使人物的出场、退场和表演过程都能在真实的立体空间中完成。薛府的奢华与赵宅的贫寒、两顶花轿的差别、卢府后花园中突出的朱楼,都给人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下雨、洪水等特效,也更使观众如身临其境。真实的环境,无疑让演员可以适当减少程式化表演,但对其融入环境、利用环境却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影镜头尤其是特写镜头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捕捉到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情、眼神和动作,借助于科技手段,电影在画面和音效上达到了美轮美奂的效果。张火丁在电影镜头前表演自如,游刃有余,令人叹为观止。京剧电影《锁麟囊》既保留京剧本身的审美优势和艺术特色,又很好地利用了电影语言彰显京剧的审美优势与艺术特色,从而让京剧更加通俗易懂,走近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难能可贵。我们似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观看京剧电影《锁麟囊》所得到的审美感受,与看张火丁在舞台上的演出互补生辉;虽然京剧电影所能带给观众的美感,有着京剧舞台所难以达到的某些效果,但京剧电影却永远也取代不了京剧舞台的演出。

《锁麟囊》的故事没有具体的历史背景,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架空年代”的创作。因此,京剧电影开头的字幕和旁白增加明言“宋时”,似无必要。剧情并不复杂,再用字幕交代剧情似显多余。为增加戏谑气氛、表现人之“势利眼”的父子傧相(傧相至今仍是许多地方婚嫁习俗中的重要元素)的两个丑角被删去,似有损角色行当的完整性,恐怕也是美中不足。

(作者仲呈祥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评协首届主席;苏永昕系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人员)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