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每当夕阳西下,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这样的歌声便会在各个角落响起。7月21日下午,在左权县城沙河公园的西南角,一个由民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民歌角”热闹非凡。大家围坐一起,从《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到《绣荷包》,再到《闹五更》,一首首经典曲目轮番上演,独唱、对唱、合唱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原生态的民歌唱腔,搭配着反映当地生活的歌词,大家陶醉其中,掌声与尖叫声此起彼伏。
左权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原名辽县,为纪念抗日名将左权而更名。左权县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素有“万首民歌千出戏”的美誉。据官方考证,左权民歌作为太行山区原生态民歌的代表,早在宋元时期就被广泛传唱,成为当地民众劳作休闲时的娱乐方式。至明清时期,民歌更贴近生活,至今仍有当年流传下来的曲目。
“在左权,会说话就会唱民歌。”曹彦明,一位从事民歌演唱工作超过50年的老艺人,从小在父母的歌声中长大,如今又将自己的歌声传给了儿孙。正是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让左权民歌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山丹丹你就开花呀红艳艳,看见你亲哥哥就心里甜”……左权民歌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开花调”。这种以“花”为中心,以“开花”为比兴的民歌形式,不仅展现了左权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更承载了太行山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从封建社会期间的爱情悲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反封建之作,再到抗战时期的抗战动员曲,“开花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在左权,民歌的传承与保护得到了高度重视,拥有80余年历史的左权盲宣队,常年行走在太行山,掌握着当地最具乡土气息的原生态音乐;而像刘改鱼这样的民歌手,更是将左权民歌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2006年,“开花调”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左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让这一文化艺术瑰宝后继有人,左权县更是将左权民歌纳入了义务教育课程。今年12岁的王煜琪就是受益者之一。从小听着民歌长大的她,不仅展现出了不俗的天赋,更在6岁时就成了左权“开花调”县级非遗传承人。“我要唱好左权民歌,让更多的人知道左权民歌,爱上左权民歌。”王煜琪说。
近年来,“左权民歌汇·国际民歌赛”和《原声天籁——中国民歌盛典》的成功举办,更是为左权民歌的推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民歌爱好者的关注,更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力量,带动左权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左权民歌,承载着左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左权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百姓心声唱响时代主旋律,以左权特色弘扬文化正能量,努力让左权民歌艺术发扬光大、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让左权民歌这一太行之声响彻云霄,走向世界。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