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要更好地发展,如果没有审视、反思,显然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更难产生经典传世之作。所以,对当代文艺发展作出恰当的评价、总结并反思存在的问题,不仅是文艺发展的未来需要,也彰显出文艺评论的作用和力量。下面我们就以新时代中国舞剧为例,做一点理性的思考。
舞剧作为一种舶来品,大约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由意大利传至法国,流行于世界,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舞剧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真正得到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巨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是新时代。无论是创作的数量还是艺术水平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舞剧从以往的小众艺术逐步成为一种大众文艺形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喜爱和赞誉。
中国舞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承续西方舞剧传统,特别受到苏联舞剧影响。1950年,芭蕾舞剧《和平鸽》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创作公演的舞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各类题材的舞剧作品超过1200余部,每个时代都有舞剧的经典代表。2023年评出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热血当歌》《旗帜》《绝对考验》《红楼梦》《运河》《深ai你》《门》《曹雪芹》八部作品入围,其中前四名为获奖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编排新颖,主要集中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类,它们很好地吸收了西方和苏联舞剧的艺术传统,结合中国舞蹈的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尤其是传统审美元素的加入,如京昆戏曲、武术杂技以及古琴笙箫等传统音乐的运用,强调东方意蕴和中华审美,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喜欢和好评,更得到了青年人的追捧。有的剧目目前还在巡演之中,一票难求。
仅就笔者长期生活、工作的江苏来说,新时代以来,这里的舞剧发展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江苏借助人才和院团的优势,特别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良好基础,近年来诞生了如《红楼梦》《歌唱祖国》《西施》《唐寅》《运·河》《桃花坞》《朱自清》《阿炳》等优秀舞剧。新时代以来,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创作的舞剧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有原创舞蹈诗剧《千顷澄碧的时代——舞之以民》、大型昆舞舞剧《嫦娥奔月》、舞剧《长河奔流》等一批优秀剧目。值得关注的是由江苏大剧院出品的舞剧《红楼梦》,在几位优秀年轻编导的率领下,整合全国舞蹈界的力量,在红学家、舞蹈家以及舞美设计和舞台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一部现象级的剧目,为当代舞剧的振兴,为回归经典原著、回归剧院、回归高雅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该剧在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营造东方审美意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方面作出了探索和努力。《红楼梦》剧组平均年龄只有35岁,他们在手舞的动作、脚踝的转动、腿的踢踏、脚尖的轻点,在肢体语言中的弯曲、扭转、伸展以及定格,无不表现出高超的技艺,特别是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表现和交流,足见青年舞者们对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有着深刻理解和把握。
新时代我国的舞剧成功之处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多媒介创新融合。当代艺术创作的显著特点是多媒介创新融合和多叙事方式的运用。我们看到新时代舞剧的创作者们,有着广阔的艺术眼光和主动接纳新事物的创新精神。在很好地继承外来艺术语言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融合了芭蕾舞、中式古典舞、现代舞和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思想和审美元素,力求在外来舞剧的载体下融入中华舞蹈和戏曲甚至其它艺术的叙事方法,以建立自主的舞剧表演体系和话语体系。
二是现代技术的运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舞剧的舞美设计理念的呈现,提供了以往无法达到的手段和效果,为营造舞台唯美氛围、灯光的丰富切换、服饰的美轮美奂、帘幕吊景的逼真等感官享受和艺术欣赏,都带来了很好的效果。音乐感染力、表现力和舞台效果、新颖的编舞,为舞剧的整体艺术表现起到了灵魂交融的作用。
三是吸引青年观众。我们看到,新时代以来的舞剧创作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紧紧抓住青年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眼光,创作者深深地认识到抓住青年就抓住了当代审美的主流,就抓住了舞剧的未来。所以,不管是题材的选择、舞美的设计还是舞台的呈现方式上,都敏锐地把握住当代青年人的知识结构、审美倾向和生活方式,从而赢得了青年人的青睐。
四是营销手段的成功。现代艺术创作要面对观众、走向市场,必须遵循当代艺术市场营销规律,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市场观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传播的需要。在丰富多元和“碎片化”“快餐式”的当代艺术消费时代,只有掌握了现代营销方式,抓住现代人的消费心理,才能赢得更多人群的关注,赢得更多人的口碑,才能有市场,有生命力,才能生存下去。在市场营销方面,几部出圈的舞剧都做得比较好,能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手段,在创作之前、之中、之后都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宣传。播放宣传短视频、拍摄创作花絮、创作人员网上见面会、介绍创作的过程等,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感官和社会关注度,成功地进行了商业运作和包装,赢得了市场。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要想打造中华舞剧体系,中国的舞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时代以来,中国的舞剧界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在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评选后的研讨会上,各路专家和业内人士不仅肯定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在舞剧领域作出的艰苦努力、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离世界最高舞剧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对当代舞剧的反思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所取得的成就,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如何面对我们的传统,如何站在中华文化立场上谋求发展;三是如何立足现代、走向未来。虽然新时代以来舞剧的体量、规模和观众群等都位居世界前列,但同质化、类型化现象,浮躁、浅薄的作品,跟风的创作心态等也同时存在。
我们看到,不管是创作界还是评论界,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挖掘和融入中华传统审美思想和美学元素,才能走出西方舞剧的窠臼,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的舞剧作品。新时代以来,诸多舞剧作品有着精美的民族服装、京昆戏曲元素、武术和杂技的肢体动作,音乐中的古琴、古筝、竹笛、笙箫等不乏呈现,使作品明显融入中华文化的诸多美学元素。除了美学元素,我们更应注重中华美学精神和思想的融入。如传统审美的造虚,这个虚不是有和没有的对立和比较,而是虚实相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计白当黑,实和虚始终保持着一种相互包容相互转换的状态,甚至其着眼点是在有限的实体下,去表现更广阔的“言外之物”“弦外之音”的虚;又如,传统的写意,不是“逸笔草草”,不是简单的抽象,它是建立在传统儒释道思想特别是禅、道思想下的一种对实体的超越,是对现象和时间背后的揭示;还有传统的崇古、含蓄等审美思想的表达,更是中国艺术“局部都具有审美价值”和“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厚重与悠长。
审视、反思,其实是一种重塑、再生和深刻的再创作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种理性的思辨升华。一切的文艺包括舞剧艺术,必须经过这一过程才能走向完善,才有更美好的未来。走向未来的舞剧,一定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感悟时代洪流巨变的浪潮,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先进人文思想,这也需要大家共同携手去努力实现。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