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梨园花正香 ----记发展中的夏县师冯村眉户剧团
 乡村梨园花正香 ----记发展中的夏县师冯村眉户剧团
2015-08-13  来源:中华网山西  作者:姚中吉

近几年,在夏县、盐湖区农村活跃着一支农村剧团,每到一处深受观众的认可、好评和赞誉,它就是夏县师冯村眉户剧团。该团组建于2009年元月,当时走马上任的村委会主任杜念祖,看到农村死气沉沉,村风不正等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象,社会主义农村文化阵地没有被正能量占领。所以下决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向农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新风尚,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逐步让村民成为即文明又富有的新型农民。于是决定以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切入点,他便召集了村里几位文艺青年,从村民中选拨出四十多位文艺人才,于是“师冯村剧团”匆匆问世了。

举步闻艰

剧团成立了,但一穷二白。幕布、灯光、音响、乐器、服装等硬件不能说没有但什么都不全,80年代用过的东西,有的烂了,有的坏了,有的丢了,光拾掇这一摊子就整理了好几天,还是缺这缺那,那一项都需要钱呀。杜主任下决心,无论如何到春节都要安排两场次,让戏和观众见面。他和几位热心者悄悄地垫付几千元资金修理了灯光、音响,购买了短缺乐器,缝补了旧幕布,添置了几件服装。由于时间短,所以先排练了几回折子戏和几个小节目,春节向广大村民汇报演出,受到广大村民的好评。

一路坎坷

剧团上演后,邻村请剧团演出。但这株幼苗正成长时,晴天一声霹雳,噩耗传来,鼓板师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当他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送走了剧团的顶梁柱后,一个星期,老导演又突然猝死。这下剧团的天就塌了一大半,村里乱成了一锅粥,成立剧团没有祭神敬庙,今后还要出人命哩!还是把剧团停了吧!免得若麻烦等等。村里沸沸扬扬,闲言碎语到处弥漫。好心的人劝说杜主任,剧团演职员的家属有的动摇起来上前阻拦,有几位老同志借病退出了剧团。

 “开弓没有回头箭”。杜主任在老导演后事处理时,坚决地向所有人员说:“剧团不但不能停还要坚持下去而且要办的更好!咱们重整旗鼓,干出个样子”。

剧团终于顶着压力坚持了下来。第二年正月底,主演姚姣玲的老公忽然因脑出血住进了县医院,团长姚忠胜去看望,因连续不分昼夜的排练,劳累过度加之精神紧张造成大脑缺氧而晕倒在医院楼道,也不得不住院治疗。同年老艺人杜开元下肢因糖尿病而不能愈合,在同德医院住院六个月,尽管如此,他们出院回来后仍然坚持排练演出。杜开元每次出台前喝几片药,扔掉双拐精神百倍,完全不像个腿脚有毛病的人。第三年的腊月26日晚,为了迎接县文化局戏剧调演验收,彩排时主演程振义胃出血晕倒,鲜血吐在舞台上,立即送往县医院治疗,半月后带病参加了县春节戏剧调演,并获得“特等奖”。

为了不让演出停止,剧团调整好演职员。程振义几本戏的男主角分别由年轻的女演员任会芳和李玉凤分担。杜开元的老生角色由姚立义分担。

2012年腊月,团长姚忠胜的家属因心脏病进医院,春节当天还住监护室,下午5:37分从CCU病房出来,姚团长晚7点赶回村正常给村民演戏,按他的话说:他一肩挑的是家庭的重担,一肩挑的是剧团几十号人的重托。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团每个演职员,正因为有这种精神的支撑,作为农村剧团,他们精诚团结,克难攻坚,虽然他们“一路坎坷”却“一路凯歌”。

苦尽甜来

几年来,师冯村眉户剧团在市、县宣传部、文化局的关心支持下,演出的水平不断提高,阵容不断强大,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不断更新,先后排演出《迟到的悔恨》、《姊妹崖》、《打碗记》、《妈妈的玉镯》、《书记妈妈》、《母与子》、《父亲》等七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现代戏,共计五次代表乡参加夏县春节戏剧汇演,分别获得“特等奖”、“金奖”等,完全能和专业剧团相媲美。几年来该团在夏县,盐湖区农村一带演出多达二百多场次,每到一处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和赞誉,几次演出下雨、下雪,观众都是微丝不动,时而还发出阵阵掌声,这就是对演员的褒奖。

师冯村眉户剧团,不畏艰辛,历尽坎坷,坚持奋斗,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设备由陋到全,现已发展为有20万元固定资产的农村集体组织的文艺团体,演职员只为宣传正能量,不计报酬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难能可贵,实为可敬可佩。去年12月份,新上任的村委主任姚建广,积极配合支部书记杜念祖工作,全力支持该村剧团,特别是市、县宣传部、文化局又派来国家一级导演雷亚芬,市戏剧研究所所长刘晓东,市蒲剧团二级演员苏鹏到该团指导排戏。正如支部书记所要求的:“剧团要走出去,要做大,做强,更要做精。”

我们衷心的祝福师冯村眉户剧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努力进取,不断提高,把该团办成夏县乃至全市农村文化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成为农村文化战线上一株茁壮的奇葩!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