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地秧歌的鼓点还是这么好听,唱腔更是乡土味十足,真心希望孩子们从老艺人手中继承下这笔宝贵的财富,不要让它消逝。”近日,汾阳市文广新局组织多位非遗老艺人走进该市禹门河小学为孩子们送上了一场文化大餐。演出现场,师生们纷纷赞叹“汾阳地秧歌”和“晋剧”的独特魅力。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汾阳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历史久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分为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演唱为主的文场地秧歌。汾阳地秧歌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保护、传承和发扬好汾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汾阳市文广新局、汾阳市教育局、汾阳市文化馆做了很多努力,积极推进非遗传承教学,在汾阳市禹门河小学设立了非遗传承课程,重点传承“晋剧”和“汾阳地秧歌”等非遗项目,多位非遗传承老艺人走进校园,亲自教授喜爱传统艺术的老师和学生练习棒、锣、鼓、演、唱、奏等技巧,期望通过“晋剧”和“汾阳地秧歌”的教学,使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掌握“晋剧”和“汾阳地秧歌”这两个非遗项目活动的基本技能。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全面提升汾阳市广大群众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助力非遗传承教学,汾阳市文广新局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收集该市境内有关非遗项目的实物及视频资料,在该市文化馆设立了非遗博物展览馆,无偿对全市群众开放。截至目前,该展览馆已收集并展出了10大类32项非遗项目600余件实物展品,并分别录制了240分钟的非遗专题片和300余小时的非遗曲艺唱段,在多个展厅内轮流播放,极大地推动了该市非遗传承工作。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