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评北路梆子《宁武关》
 观评北路梆子《宁武关》
2017-02-20  来源:中国晋剧艺术网  作者:王嘉
《宁武关》剧照 资料图

2月15日晚观看了北路梆子《宁武关》,首先钦佩于剧作家曲润海老先生对这一传统剧目所做的“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的改编。周遇吉与李自成两个人物的塑造,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京剧《曹操与杨修》,《宁武关》与“《曹杨》”就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影子。新改编后的《宁武关》一剧没有将明朝大将周遇吉与义军闯王李自成的故事深陷于谁是谁非的矛盾之间,没有将该剧放在历史功过的评价下,而是让两个人物站在各自的立场,以各自人物之情怀出发,展示了在一个历史时期下,站在不同立场的、以其各自出发点而进行描绘的周遇吉和李自成的形象。周遇吉作为一个出身穷苦,被明廷从普通士兵提拔成大将的将军,在历史发展尚是未知数的当时,他所坚守的作为臣子最朴素的忠君爱国的思想和作为将军战死沙场的强烈的责任感,可见周遇吉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而作为洞察了大明王朝千疮百孔、大厦将倾,决心推翻大明的义军统领闯王李自成,爱惜周遇吉忠君勇猛的大将之才,敬重周遇吉誓死不降的大将风范,一心使周遇吉这样的将才为己所用的良苦用心也是让人足以领会和钦佩的。对于周遇吉与李自成来说,他们各自都是理性而感性的,尤其是周遇吉他内心中向往的宁愿“舍身取义”也誓死不降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是这部戏的戏核所在。而在历史发展的证明下,在明末将领中有着少有的气节的周遇吉,为已无力回天的朱明王朝作了殉葬品,由此全剧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如果说该剧的戏核正是周遇吉“舍身取义”的价值取向,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和誓死不降的可贵精神正是该剧的弘扬所在,那么该剧除了对周遇吉形象的赞颂与精神的弘扬之外,究竟要给我们当代人、当代观众传递什么,该剧的现实意义在何处?由此也让人想到,先秦道家代表老子所认为的艺术要以朴素自然为美,追求本质,追求艺术“无为而无不为”之“道”,使艺术语言“言不尽意”的艺术理念。我认为,该剧不夹杂任何的主观色彩,纯粹的把历史进程中的周遇吉与李自成在宁武关的故事表现了,这或就是该剧最大的高明之处。该剧并没有将该剧之“意”夹杂在剧目之中,而是交给了观众,使观众在剧情中自由的回味这一历史进程。

下面提一些个人的建议和意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谅解:

剧中的周遇吉与李自成的不同立场都是纯净而朴素的,同样,率领着明朝援军反而投向大顺王朝的将军熊通在剧情的设定下究竟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也无法给他单一的定论,熊通来劝降可以说是顺应历史潮流下对周遇吉的劝告,而熊通的死也可以说是周遇吉和将士们誓死不降所抱坚定信念的抉择,由此熊通无论被不被杀可以说都是能够被接受的,因为在历史大潮的矛盾中,已经无法从单一方面来论证熊通这个人物行为的对与错。而剧中唯一一个反面人物就是监军太监杜勋了,他在大明王朝做监军却陷害忠良,后又因贪生怕死叛变李自成,杜勋的倒戈是无法和熊通的投降相提并论的,杜勋这个形象就好比是大明王朝腐朽不堪、自崩瓦解的一个缩影,这个角色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所以建议在剧中应该对他有一个处置,或是在破城后周遇吉遇到杜勋将他杀死,也可以是李自成痛恨这种奸佞小人将他处死,使反面角色得以有个交代。

其实剧情中很早就把周遇吉与李自成兵力悬殊的差距交代了,周遇吉坚守不降的后果难道他自己没有想到吗?他肯定是作出了设想的。以周遇吉的几千兵士打败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没有可能。定是鱼死网破,背水一战,战死沙场。周遇吉作为大将应该是考虑周全的。,城内的几千士兵都同他战死沙场吗?那么等候敌军攻城前的内心活动或者具体行动,是坐以待毙吗?目前剧中已经有了一些交代,但可能还不太鲜明,比较模糊,我想可能还是应该把周遇吉与几千守城士兵的内心活动和守城间的行动行为再充实、丰富和突出些,在不同剧情推进过程下周遇吉内心变化的对比可能也应该更鲜明一些。

另外,当领导农民义军的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宁武关城内的老百姓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与心理状态呢,我觉得可能也有必要略为交代下,这样或许在对周遇吉的形象塑造和对他带兵不降观念的形成等方面,都可以有一个辅助烘托的作用。

剧中几位主要演员的北路梆子演唱都很出彩,是该剧舞台呈现最值得点赞的。但全剧的舞台呈现还是非常粗糙,全剧时长近两个小时四十分钟则长了一些,导演手法运用不太丰富,也看不出导演对舞台呈现的要求来。周遇吉第二场对阵时候的武打别提精彩,可能连到位都谈不上,脚底下台步圆场都没有,懒懒散散的,后边这位周遇吉的扮演者就好多了,群众演员们的身段武打离规范也有很大的余地。

另外该剧舞美LED屏幕的运用显得低级了,可以说完全没有艺术性可言。前半场戏的很多背景都是黑白的,而后边则出现了彩色的,还加了火烧周府的动画,整台戏的场次间LED屏幕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风格,更别提舞美为剧情服务、为剧情互动了。现在我们很多院团、剧目都把LED屏幕的使用当作了偷懒的方法,而没把对戏曲舞美中使用LED屏幕中的艺术性要求提高重视起来,这是很多剧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LED屏幕中的背景画面不符合戏曲舞台审美的要求,更缺乏基本的空间美术常识与原则。我认为戏曲使用LED屏幕是值得提倡的,但关键是要把之前我们在戏曲舞台美术的艺术性上的追求还要在LED屏幕上毫不懈怠的体现出来,使LED屏幕符合戏曲的舞台审美。

总之,《宁武关》一剧改编的方法和经验,是我们当今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时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的。该演出院团作为一个民营院团能够担负如此大的剧目演出,绝非易事,是值得鼓舞的,今后该剧可能应该把加工的重点放到舞台呈现的提升上去,该剧在舞台呈现方面落下的空间如果能够得以升华,相信该剧的艺术水准定能够再迈上一个很大的台阶。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