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戏曲应夯实群众基础
 传承戏曲应夯实群众基础
2017-03-21  来源:山西戏剧网  作者:江声
碗碗腔剧团演出《卷席筒》现场 图/张建益

近日,在山西省孝义市大堡村,被称为“天下唯一团”的孝义碗碗腔剧团的碗碗腔《逼婚记》演出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人。台上演员表演精彩,台下观众看得过瘾。孝义碗碗腔是流传在山西吕梁孝义周边几县的一个地方小剧种,原为纱窗皮影戏曲调。1959年孝义成立第一个专业碗碗腔表演艺术团——孝义县跃进剧团,将原来的皮影戏表演搬上真人表演舞台,让这种流传了上千年的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机。(光明日报报道)

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的时候,打出的标题很是耐人寻味,“山西孝义碗碗腔剧团:一团传承一剧种”,这一标题,让我们看到了山西孝义碗碗腔剧团在传承当地小剧种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这一剧团之所以能够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关键就在于,当地剧团激活了群众因子,夯实了群众基础。

如同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一样,碗碗腔也因为魅力独特而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劳作之余也会组织票友自演自赏。而剧团团长郭纹铭在敏锐地发现这一现象之后,不仅免费把团里的排演厅提供给他们使用,还专门为那些票友们置办了全套乐器。于是,一种良性循环也就由此形成。有人表演,有人支持,有人观赏,而热爱与支持,也就获得了更多人参与。如此,在不知不觉中,一家剧团就承担了传承并发展一个剧种的重任。

山西孝义碗碗腔剧团的精彩“表演”,不仅传承并发展了碗碗腔这一种独特的戏曲,也为我们如何传承并发展戏曲而作了一次精彩的示范教学。这一次示范教育的意义在于,传承戏曲必须重视夯实群众基础。

应该说,每一种戏曲都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否则也不可能流传至今。而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戏曲的传承也遭遇种种困境。既然是源自群众,激活群众因子、夯实群体基础,依旧是传承戏曲的根本。当然,这样的激活与夯实需要有心之人、有志之士的努力与引导。这方面,孝义碗碗腔剧团的团长郭纹铭同样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当他发现喜欢碗碗腔的年轻一族越来越少时,没有哀叹,没有放弃,而是义无反顾地坚守着那一方天地,最终迎得春暖花开。

这样的激活与传承,也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倍感欣慰的是,国家现在也已经从法律层面为我们传承传统文化提供了保驾护航的法律法规。有了法律的保护与支持,有了热心群体的坚守与引导,类似一个剧团传承一个剧种的新闻必然会越来越多。如此,传统戏曲以及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因为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而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山西戏剧网


热点推荐